兩岸交流日趨頻繁,除了在經濟方面明顯的互動外,專門販售大陸書籍的書店也紛紛成立,大陸出版品從原先禁書形象,到現在已成為國內學術圈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來源。位於台大誠品旁,專營社會科學領域書籍的結構群書局業者廖秀惠表示,賣的較好的大陸出版品,多為學術類,或是探討最近流行議題的書籍,例如全球化、知識經濟與後殖民。因為大陸翻譯人才多以及國家主導著書籍的發行,且版社不會像台灣只以營利作為唯一出版考量,所以大陸能以最短的時間,甚至是同步的速度,翻譯出外國最新的學術著作,而結構群書店的特色是能即時引進大陸翻譯新書與服務讀者訂書。位於溫州街專營文、法、哲書籍的明目書局,除了公認價錢低廉外,周四中午的拆書日,更吸引許多教授與研究生前來搶購新進的大陸書籍。店長羅弘昇表示,讀者購買大陸翻譯書籍,主要是希望能獲知最新的西方學術思想。在篩選書籍方面,廖秀惠表示,基於職業敏感度,例如西方經典級大師的翻譯作品是必定引進的,再加上老師與讀者的推薦,這些都影響書籍的挑選。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業者許慶祥說,由於引進的是較專門的書籍,所以整理出來的新書名單會寄給北京的教授篩選,最後再挑出適合台灣學術研究的書籍。由於政府法令管制大陸出版品的販售與發行,許慶祥說面對法律規定,只能鑽法律漏洞,在新聞局進行檢查時,擺著非賣品的招牌,說明自己擺的是樣本書,只提供讀者訂閱書籍的參考。羅弘昇表示,但是這樣的法令,將使國內學術圈的資源更加減少,最終受害的還是台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