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盲犬被稱為「走在左邊的天使」,然而導盲犬養成過程極為不易,必須長時間投入耐心與訓練,才能造就一隻帶領視障者行進的導盲犬。
學習/寄養家庭主要關鍵
導盲犬在視障者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而透過相關協會的推廣與協助訓練,使受訓犬的培養過程更為完善。
台灣導盲犬協會導盲犬訓練師陳思樺介紹,在先天條件上,導盲犬品種會先經過協會篩選,未在基因庫中建檔與來歷不明的犬隻不能成為導盲犬。如此才能確保受訓犬擁有健康的身體與沒有不良紀錄(例如咬人、具有攻擊性等)。 陳思樺說,想成為導盲犬訓練師,第一步是先擔任訓練助理。在這一年內,學習照顧狗的生活起居、了解牠們的身體語言,作為日後專業訓練的基礎。
談到自身的訓練經驗,陳思樺說,會遇上許多挫折,像是訓練無法到位;自己是女生、力氣不夠,有的公狗力氣較大,有時容易暴衝、難以控制。而有些狗天生認為男性是威權的象徵,會較聽男性的話、對女性訓練者就相對容易不理不睬。狗會自己分辨,甚至因為訓練員是菜鳥,會不
聽話、欺負訓練員。陳思樺說:「我們在訓練狗,不只是讓牠愛你,更是要讓牠尊重你。」只有愛是無法進行訓練的,唯有產生尊重,牠才願意照著人說的話做,才能產生學習效果。
陳思樺表示,由於協會沒有犬舍、學校等設施,所以最初都是在較筆直廣闊的道路上訓練。而後將隨進度進階至人行道,再來則是難度較高的訓練場所,例如騎樓,因有行人活動、機車亂停等狀況,如此循序漸進讓犬隻學習。陳思樺坦言,導盲犬的「自主思考」很重要,從起初聽從訓練師的指令,慢慢進入能自我判斷危險的階段,不只能聽話,更須有判斷力,因為可能發生視障朋友無法預料的狀況,例如:車輛突如其來的衝撞。
陳思樺提到,每隻狗的學習能力都不一樣,「讓我開心的是,牠忽然融會貫通的那一瞬間。只要牠懂你要的、你說的意思後,不管辛苦了多久,都是值得的」。 導盲犬的養成過程,寄養家庭也是功不可沒,擔任導盲犬寄養家庭的高豫容分享,雖然寄養家庭沒有訓練師的專業訓練,但基本社會化的學習必須由寄養家庭從幼犬開始培養,訓練導盲犬保持穩定、服從指令及規矩等簡單口號,平常也會帶牠們搭公車、逛街、去餐廳吃飯等。
高豫容說,看似簡單、有趣的訓練,其實都需要花時間用心的培養與陪伴,未來才能順利上路協助視障者行進。給予導盲犬充分關愛,並讓牠們習慣人類的生活環境。
帶領/成為視障者的雙眼
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視障生黃靖茹,民國104年赴韓國與導盲犬Tamra配對成功,而後至韓國三星導盲犬學校與Tamra默契訓練,並順利將牠帶回台灣。
黃靖茹國小五年級某日睡醒時發現右眼看不見,家人起初以為是近視,但醫師發現右眼因青光眼導致視神經萎縮,而左眼則是視線模糊,只能看見光影,從此她的視界從彩色變成黑白。
國中一度對生命感到絕望,個性變得封閉,直到高中進入啟明學校後發現,原來校內還有更多比自己遭遇更悲慘的人,老師也給予她許多擔任幹部的機會,重新找到自身價值,隨後也與Tamra配對成功,Tamra成為她第二雙眼睛,目前也積極推廣生命講座,到各大學校演講,勇敢的迎向人生。
黃靖茹在還沒接觸導盲犬前都是靠手杖生活,必須保持警覺,面對突如其來的障礙物時常難以閃避。直到聽到台灣導盲犬演講,黃靖茹起初認為:「我眼睛看不到,為什麼要託付在一隻狗身上?」隨即被協會的導師糾正觀念,體驗過導盲犬協助後,才發現行走變得如此安全。
黃靖茹說,目前與Tamra相處半年多,牠除了帶來更多安全與便利外,更是生活上貼心的夥伴,讓自己的生活裡充滿溫馨與歡笑,但期間也遇過不少挫折,她透露,大學老師知道她申請導盲犬卻未事先支會時便開始刁難,嫌狗的尿騷味、掉毛等問題,讓自己壓力過大,導致眼睛不舒服必須開刀。
黃靖茹認為,對視障者與導盲犬不友善的民眾為少數,但還須加強相關認知,呼籲民眾若在路若遇見視障者與導盲犬,請遵守三不一問:不餵食、不干擾、不拒絕、主動詢問。她強調,看到導盲犬將牠們當成空氣就好,工作中的導盲犬非常需要專注力,請不要拿食物或發出聲響影響牠們,也不要隨意觸摸,務必先問過主人;若遇到視障者需要協助,請了解他們的需求與幫助的方法,方法錯誤反而會讓他們受傷。
而黃靖茹同是視障者的男友林昊恩則認為,對視障者最好的對待就是將他們當作普通人,社會對弱勢族群應該多些關懷、與增加彼此談話機會,進而了解需求,因為他們需要的是同理心而非同情。
融入/期盼推廣友善環境
惠光導盲犬教育基金會長期為台灣視障朋友經營友善的導盲犬環境,盼望視障者與導盲犬在台灣達到無障礙行走。
惠光導盲犬教育基金會專業訓練組主任李欣怡表示,儘管基金會長期致力於推廣導盲犬事宜,政府對導盲犬的相關法令與規範也發展得算是先進與完善,但社會大眾的了解度與接受度還有待加強,許多民眾覺得導盲犬可愛,做出摸狗、叫狗甚至餵食等行為,但這些行動會干擾導盲犬執行引導視障者的任務,也有許多民眾對導盲犬不友善甚至排斥,像是視障朋友帶著導盲犬到餐廳用餐而被拒絕,理由卻是食品衛生法的相關依據,但實際上此法對動物的規定針對餐廳內場,而非用餐區域。高豫容也提及,曾經欲帶導盲犬進入餐廳時,被餐廳業者拒於門外。
李欣怡表示,需要教育大眾正確觀念並持續推廣,知道導盲犬是有任務在身,且受過訓練、乾淨乖巧的,了解後才能發自內心的接受導盲犬,而不是只因為法律規範而消極應對。
李欣怡也表示,目前導盲犬的困境在於經費與人力不足,一隻導盲犬自出生到寄養家庭、訓練過程、出任務到退休,包括幫助導盲犬學習社會化與適應不同環境的過程,平均經費需100萬,而經費與人力的不足,導致基金會不敢持續繁殖幼犬,而當導盲犬數量減少,視障朋友的等待時間就更長,以今年為例,預計能成功出任務的導盲犬有五隻,但目前有30位的視障朋友在等候名額,以這種速度,需要導盲犬的視障者最慢也要等五年之久。
李欣怡也期望有更多社會人士,了解導盲犬寄養家庭的功能與意義,並願意以幫助視障朋友為出發點,給予更多關懷及支持,甚至同樣成為導盲犬寄養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