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的資源浪費?電視台布景使用過後的下一步
打開電視節目,每一檔的節目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布景和道具,不論是烹飪節目營造的家居場景,還是綜藝節目會有的來賓席,每一樣都是電視台精心設計並製作出來的。但節目下檔時,這些大型景片的屬性各不相同,是否都使用一次就會被放進倉庫閒置或丟棄呢?有可能形成一種資源浪費嗎?
完整內文打開電視節目,每一檔的節目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布景和道具,不論是烹飪節目營造的家居場景,還是綜藝節目會有的來賓席,每一樣都是電視台精心設計並製作出來的。但節目下檔時,這些大型景片的屬性各不相同,是否都使用一次就會被放進倉庫閒置或丟棄呢?有可能形成一種資源浪費嗎?
完整內文紡織技術越來越進步,加上快時尚的興起,成衣價格越來越便宜,導致衣服成為「拋棄式」產品。 根據行政院環保署的舊衣回收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回收舊衣的重量從 103年的四萬公噸,持續攀升到108年逼近八萬公噸;而這八萬公噸的舊衣,相當於每分鐘有大概300件的衣物被丟棄。
完整內文為打造低碳永續的綠色社區,汐止區北山里開創了一系列活動:改造空地為農園、資源回收換物資、創意改造廢品和集雨水灌溉花圃等。里長與里民同心合作,也讓整個社區培養出深厚的情感。
完整內文1959年塑膠袋問世,為人類帶來更便利的生活,塑膠袋在人類歷史中,存在超過一甲子歲月,我們已經習慣它的存在並大量使用,輕如羽毛的塑膠袋不僅在我們生活軌跡中,逐漸留下不可取代的地位,同時也為地球帶來一場窒息的污染浪潮。台灣於107年擴大實施限塑政策,以減少一次性塑膠袋使用為主(以下使用減袋說明),擴大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的營業場所。兩年過去了,塑膠袋真的減少使用了嗎?
完整內文據環保署統計資料顯示,民國107年台灣資源回收率達53.28%,甚至被美國華爾街日報冠上「垃圾處理的天才」之名,但這些垃圾被分類完後到底去了哪裡?地球真的有辦法負擔我們製造出來的垃圾嗎?
完整內文民國87年起環保署開始推動廢電池回收政策,事隔20年,儘管環保署每年投入1億4000萬元以上的經費進行廢電池回收工作,但廢電池回收率卻不到50%。對此,環保署解釋,廢電池回收率不高的原因,與可重複充電使用的電池廣泛使用,以及廢電池回收率的計算公式有關。
完整內文近年來資源回收價格下跌,加上景氣不佳,去年至今全台已有多家回收業者因經營不善停業。不僅回收業者無利可圖,隨著回收物變賣價金的減少,更連帶影響許多資收個體戶,賺不到生活費補貼家用,他們不禁叫苦連天!
完整內文為了響應垃圾減量,新德里長年推動社區環保工作,參與環保局「再生銀行-黃金里資收站」計畫,鼓勵民眾資源回收,並將回收金運用於社區活動。
完整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