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掌中藝術 八年級生撐起一片天
布袋戲是許多人小時候的回憶,不過在現今高科技時代下,這項傳統產業逐漸沒落。在桃園龜山有一個以布袋戲為家族企業的劇團,一家三代一輩子就從事這項產業,為台灣這項逐漸式微的傳統產業傳承,目的就是讓更多人看到布袋戲的精神,也讓更多的台灣人能更暸解這項傳統文化。
完整內文布袋戲是許多人小時候的回憶,不過在現今高科技時代下,這項傳統產業逐漸沒落。在桃園龜山有一個以布袋戲為家族企業的劇團,一家三代一輩子就從事這項產業,為台灣這項逐漸式微的傳統產業傳承,目的就是讓更多人看到布袋戲的精神,也讓更多的台灣人能更暸解這項傳統文化。
完整內文在戰爭時期和戰後戒嚴時期,許多軍事設施皆設置於北投,也使北投擁有特殊的文化資產,台北市文化局舉辦人權歷史場址走讀系列活動,其中,文化資產路線帶領民眾走入溫泉以外的北投,介紹過去鮮為人知的歷史、文化背景,一探時代的痕跡。
完整內文平溪的觀光特色並不只有施放天燈,鐵道沿線百花齊放,更有瀑布、溪流等自然景觀,值得民眾深入探索旅遊。平溪區現今所面臨產業單一化的問題,在未來或許可以深化在地歷史文化及自然生態特色,結合固有的天燈文化,讓小鎮風光得以永續傳承。
完整內文近年近年文創風潮席捲全台,許多文創市集在各城市的角落設置。這幾年各大學也逐步增設與文化創意相關的科系,培育更多人才投入文創產業,文化部也祭出許多優惠政策及補助,使台灣有更完整的文化創意產業鏈。
完整內文許多人對八家將有既定的負面印象,而禾一文化傳承舞團將八家將結合現代街舞與4D科技,深受國人喜愛,讓即將失傳的傳統廟宇活動有了一線生機,也讓台灣人更重視傳統文化的可貴,顛覆不同的樣貌,並走向國際。
完整內文竹科工程師徐嘉彬,為了讓從日治時期傳入台灣的花磚不只流於被緬懷的文化,因此他致力於搶救花磚,進而成立花磚博物館。他20多年蒐集近6千片的花磚,希望能夠讓民眾、全世界看見花磚的美。
完整內文台灣於1971年退出聯合國後,在國際上的政治定位變得非常模糊,始終無法以「國家」身份在國際間取得認同,因此台灣也改以「軟實力」作為國家的大方向,試圖以自身經濟實力、社會文化在國際上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不再做「亞細亞的孤兒」。
完整內文近年東南亞語種成為許多人學習的語言,而這當中有許多人以越南語作為第二外語,原因是婚姻與工作需求,而政府也推動新南向政策對於越南語的學習熱潮勢必再次加溫。
完整內文磚雕在台灣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速,此類慢步調的工藝,面臨學徒年齡普遍偏高、技藝傳承後繼無人等問題,師傅透過與社區、校園合作,盼能找到可造之材,將古老工藝現代化,讓更多人看見。
完整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