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論壇】AI藝術浪潮襲來 許鴻潮:從未知恐懼到瞭解共存

「就如同人類遭遇新冠海嘯一樣,一開始因為陌生所以恐懼,慢慢了解並有疫苗免疫後,如今甚至可以自在的共存,真的就和AI藝術海嘯一樣。」Adobe講師許鴻潮感嘆,如今隨著AI藝術的發展茁壯,也因此觸及一些傳統作家底線,引發不少激烈反彈。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小世界周報》將於11月23日將舉辦公民論壇「AI人工智慧生成藝術之爭議與展望」,邀請Adobe講師許鴻潮,以Midjourney創作家的角度分享AI人工智慧產出的藝術作品該如何與人類藝術家共生共存。

完整內文

相聲新生命 開創傳統藝術新樣貌

為了活絡相聲並且培養生力軍,台北曲藝團團長葉怡均成立了新生代相聲團體「愛笑斯坦」,由團員自己包辦團裡事務,固定時間排練,在有限的資源下,仍堅持所愛,期盼更多觀眾進場欣賞他們的演出。

完整內文
傳統糊紙店製作的三合院。攝影/張淳瑄

傳統紙紮沒落 轉型創新讓思念繼續「燃燒」

「糊紙」是流傳已久的民俗技藝。隨時代改變,無人接手、訂單減少都成了沒落的原因。而新型態的糊紙透過網路行銷,精緻的商品提供顧客選擇。傳統糊紙逐漸沒落,卻透過不一樣世代,以全新的樣貌發展中。

完整內文

傳承一世紀的燈火 老綿成燈籠

位在大稻埕1915年創立的老綿成,是臺北僅存的傳統手工燈籠店,現由第三代傳人張美美女士所經營。燈籠過去除了照明功能外,亦有象徵光明圓滿與「添丁」意味,被廣泛的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不過隨著世代更迭,燈籠也逐漸被電燈取代,導致傳統燈籠必須面對殘酷的生存問題,而張美美巧思利用客家花布,賦予傳統燈籠新的生命,也象徵著在為這座舊城照亮。

完整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