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謙、鄧筠庭、鄒昀孝/採訪報導
「今天上課有沒有乖乖坐在位子上啊?」、「有發出聲音吵到其他同學嗎?」。這是特教老師每天和學生再平常不過的對話,而日常問候的背後卻隱藏著老師們的負擔。2024年12月台東縣一名陳姓特師在加班工作中猝逝,震撼特教界,同時也讓大眾開始關注特師的權益、特教人力不足、工時過長等問題逐漸浮出水面。

特生比例逐年增加 師資問題浮出檯面
特教系畢業的張老師在特教領域服務十年,看著學生一點一滴的進步,是她工作中最大的成就感來源。回首兩年前在學校上班,她突然雙腳發麻、無法站立,就醫後才發現,是骨盆壓迫到神經。張老師解釋,因要照顧患有情緒障礙及自閉症的學生,當他們情緒失控時,需要以環抱的方式安撫學生,長久下來,這個動作造成職業傷害,最終只能聽取醫生建議,離開她熱愛的特教行業。和張老師一樣離開特教圈的案例並不少,根據教育部特殊教育統計年報,以台北市為例,在110學年度特師僅有703人。111學年度,因應《特殊教育法》修法調降師生比,大量聘請特師,人數提升到783人,到了112學年度,許多老師不堪負荷,人數大幅下滑剩下722人,代表人力流動率高,即便學校開出缺額,人力缺口也無法補上。

根據教育部特教統計年報,特教學生人數每年平均上升近500人,師生比開始失衡。根據《特殊教育法》規範,國小師生比為一比十,國中階段一比八。國內近年推行融合教育,輕中症特教生進入普通班上課,只需特定時間到資源班輔導,不需全時待在特教班。台灣特教工作專業人員協會林老師回應基層狀況:「特教班學生進入資源班,表面上特教班師生比下降,但事實上,兩個班相加,一個特師平均要負責14個特生」,在人力短缺的情況下,政府能分配的資源有限,只能用大量的代理教師。林老師認為:「過多的代課教師可能會導致教學品質良莠不齊。」調降師生比表面上降低了老師的壓力,但特教生的權益卻可能犧牲。

基層反對心理評量 國內缺少專業人員
根據臺灣教育評論月刊,心理評量(以下簡稱心評)能夠了解特教生的心理狀態、能力、興趣和偏好,更能對其提供合適的介入、教學及治療。台北市西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主任顏瑞隆指出:「心評在美國是學校心理師處理,但台灣則是特師執行。」
台灣特教工作專業人員協會林老師反應:「特師對於執行心理評量存在反對聲音。」每份報告都要5000字以上,特師必須耗費至少半天的時間,一次至多只能領取1000元撰稿費。即便是進階或諮商心評教師,也只增加150至200元,報酬與工作複雜度不成正比,讓特師們身心俱疲,並希望能讓心評專職化,減少負擔。
顏瑞隆認為:「心評專職化是可行的,但要有足夠的專業人員」。根據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在台北市特教專業人員中,俗稱三大治療人員的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和語言治療師占比超過70%,心理治療人員也僅有專業是諮商的臨床心理師及諮商心理師。缺乏心評專業人才,讓心評獨立專職化難以實現。

特師形同貼身保母 盼繁重工作能分擔
「老師」是個充滿愛心的職業,尤其是照顧一群外表看似十多歲,但心智年齡只有兩、三歲特殊孩子的特師。台北市葫蘆國小特教班的林老師已於特教界服務超過20年,他相當熱愛這份工作,覺得能從這群可愛又有趣的孩子們身上找到成就感。然而,繁重的工作量讓他漸漸失去動力。
上午8時,普通班的孩子可以獨立完成早自習,導師在旁批改聯絡簿;但台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老師楊巧恩表示,特師一進教室就必須開始處理學生的各種雜事,包括放書包、放衣服、包尿布等不同的治療與訓練。還需根據不同孩子的症狀、程度對症下藥,為他們設計適合的課程也就是個別化教育計畫(IEP)。

此外,普通班導師可透過口語與孩子溝通、互動得到回應,而特教班的孩子大多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善言語溝通,常以哭鬧等激烈手段來表達需求,甚至還因此累積許多遭學生打、咬的職業傷害。

特師需為每個孩子做心評,同時與家長、治療師及學校單位進行溝通。孩子們放學後,特師們時常得在學校無薪加班,處理白天空堂做不完的行政工作;有些老師選擇把工作帶回家處理,導致回家也無法好好休息。雖然特教班的孩子人數比普通班少,但工作內容卻比普通班多出好幾倍!特師們希望這些繁重的行政工作內容,可以有人幫忙分攤。

特師權益遭邊緣 專家籲給基層做主
特師除工作量大,台北市立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講師李曼曲指出,薪資結構與獎勵機制也較不合理,特師們不但需要隨時調整教學策略,還得處理學生的情緒與行為問題,長期處於高壓環境中,對身心造成不少影響。
然而,教育部推出的「特教助理員」雖能減輕特師負擔,但高專業、高複雜度的工作時薪只有199元,比服務業的時薪還低,因此沒有人願意做。此外,特殊教育涉及範圍包括心理學、醫學、輔導等,但教師缺少持續提升專業能力的機會。明明已經有修訂《特殊教育法》,問題卻依然層出不窮,特師真的有被幫助到嗎?
對此,顏瑞隆表示,《特殊教育法》主要保障特教生權益,特師的相關法規應回歸到《教師法》,而非邊緣化獨立出來。他提議:「台灣可參考美國的作法,由『教師工會』的成員決定工作內容,而非法律規定,政府的公務人員未必理解實際面,只有第一線的老師才知道問題在哪,並知道該如何改善。」為此,政府現階段提出將各項鑑定作業費用提高,同時增加各校「特教助理員」的時數,以減輕工作量。

雖然政府祭出增加特教助理員核發時數以及降低師生比等改善方案,但特師們的工作環境仍充滿困境。儘管如此,他們不願放棄任何一位學生,依然用「愛」化作動力支撐下去,希望政府能夠重視根本問題,並認真聆聽這些無助的心聲。
延伸閱讀:
特殊教育融合推行 同享平等學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