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社福

二手衣產業大解析 促進經濟助社會

記者 李絜甯、李庭儀、李敷嬋/採訪報導

綠色和平組織統計,以20至45歲台灣成年人為例,每年總計花費約1620億購買衣服,被丟棄的衣服更多達520萬件,數量龐大的棄置衣物逐漸成為當今社會重視的議題。除了民眾悉知的舊衣回收箱,舊衣回收廠和近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舊衣回收網路平台,皆為民眾回收衣物的管道。

回收廠初步分類衣物。攝影/李敷嬋

回收衣物哪裡去

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環境清潔管理科科長黃寬助表示,國內舊衣多由回收廠外銷至東南亞及非洲國家,國人重複利用二手衣的比例並不高,弱勢團體若有需求,多為愛心人士直接捐贈。

黃寬助說,舊衣回收箱通常為社福團體以機構名義申請,審查許可後再與負責處理及變賣衣物的回收廠商配合,社福單位最後藉所得利潤幫助需要的民眾。他坦言,近年雖因疫情導致回收廠船運成本提高且出口量減少,但並未影響弱勢機構登記回收箱之數量,台北每年仍維持約1100多件申請案例。

推高機運送二手衣。攝影/李敷嬋

針對想設置舊衣回收箱的社福團體,黃寬助指出,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每三年會提供一次意願註冊,只要在社會局登記有案之社福機構皆擁有資格。他說,舊衣回收箱擺放處需以不影響交通及行人安全為前提,今年已有49間社福單位成功通過申請。

仔細分類 循環利用

二手衣物來源除了社福團體設置的回收箱,各大服飾品牌、清潔隊也是主要管道。久泰資源回收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基正表示,工廠會定期回收服裝公司過剩庫存,重新發揮滯銷衣物價值。

台北市舊衣回收流程圖。製圖、採訪整理/李敷嬋

吳基正指出,回收業者取得衣物後需先進行初步分類,將過於破損、髒污的舊衣集中處理,製成燃料棒供應電廠燃燒所需熱能,或運至焚化廠焚燒;可再利用之二手衣則送至回收廠以光譜儀分為棉、尼龍、麻等不同材質,再由員工細分種類,例如上衣、下著、貼身衣物,最後將衣服磚壓,集運至非洲與東南亞國家銷售。

  • 燃料棒:將舊衣回收製成再生酯粒;混紡比例不合規格之舊衣破碎壓縮,製成鍋爐用的燃料棒,可代替煤炭發電。

資料來源/永續循環經濟發展協進會

回收廠員工將衣物依材質、版型分類。攝影/李庭儀

此外,吳基正提及外銷出貨以每貨櫃25公噸為單位。雖然非洲為熱帶國家無明顯冬季,宗教信仰導致短褲、短裙銷售量有限,但因人口眾多,市場需求高,衣物單價隨之提升,一貨櫃售價三萬美元(約新台幣83萬5000元),東南亞國家則為二萬美元(約新台幣55萬6000元)。

回收廠舊衣磚。攝影/李敷嬋

快時尚耗費人力成本

專門收購、轉賣二手衣物的平台共同創辦人陳萱慧指出,台灣缺乏如美國thredUP、瑞典Sellpy等專門銷售二手衣的完善平台,消費者常因媒體渲染及廣告促銷而衝動購物,卻無管道出售多餘衣服,「斷捨離」的步調總趕不上流行趨勢。

快時尚造成衣服品質下降,過往收到的舊衣約有七成可用,現今恰好相反,廢棄物占七成,可回收再利用衣物僅剩三成左右。」吳基正表示由於街道旁的舊衣回收箱無人看管,第一時間無法掌握服裝種類及受損程度,後續仍須由回收廠進行人工分類,消耗不少人力成本。

二拾衫整理後待出售衣物。 照片提供/陳萱慧

吳基正以雙北地區為例,每公斤舊衣運費及焚化處理費約為七至八元,回收廠每日處理八至十公噸二手衣,由此可知焚燒廢棄衣物所需成本相當昂貴,且造成空氣污染。他也提到台灣目前無舊衣回收公會負責與政府接洽,公家機關缺乏完善配套措施及補助條款,若未來二手衣市場飽和或需求量降低,無專業單位願意接手舊衣回收相關業務,大量廢棄衣物淪為一般垃圾,將對環境造成極大污染。

網路平台興起 舊衣販賣夯

隨著網路蓬勃發展,近年來線上購物平台「蝦皮」、「旋轉拍賣」等應用程式成為大眾交易的管道之一。民眾消費之餘也能在平台上販賣自己的二手商品,將不再使用的物品售出,不但獲得額外收入,同時對環保貢獻一份心力。

「開始經營網站是因為一打開衣櫃,衣服便如土石流般滑落而出,創業的念頭就此萌芽。」陳萱慧憶及過去曾發放數百份問卷調查,發現大眾對舊衣的刻板印象多為「泛黃污漬多」、「不衛生」,導致二手衣市場在國內無法茁壯。對此,團隊從衛生問題著手,漸漸將循環時尚帶入人們視野。

網路平台使用示意圖。 照片提供/陳萱慧

陳萱慧指出顧客初步清潔舊衣後,可選擇寄件或到府收衣兩種方式,將閒置衣物交給二手衣販售平台,每件衣服皆會進行紫外線光消毒,再由員工篩選分類,接著請模特兒棚拍,最後上架到網站上供消費者購買。此外,為減少網購疑慮,民眾可在期限內寄回尺寸、版型不合的商品,不怕衣櫃又多一件將被塵封的衣物。

知名二手交易平台賣家林韋杉表示,經營賣場四年售出近2000件衣物,總收益約十萬元。她認為網路平台雖大幅提升商品曝光度,但需耗費時間精力拍攝多張照片,描述衣物材質、尺寸、顏色等詳細資料提升購買率,同時手續費不斷上漲使成本驟升,網路賣家出售商品須自行承擔漲幅,成當今最大難題。

發揮愛心管道多 捐衣助社福團體

陳萱慧表示,公司每月約收到逾4000件二手衣,其中無法販售之衣物會捐贈至配合的慈善機構,提供給需要的民眾。她提到接觸二手衣產業後,自己較少因快時尚影響而衝動消費。她也期盼社會早日意識到環保重要性,降低製造新衣造成的環境污染。

除了將舊衣送至二手衣販售平台,部分民眾也會將舊衣贈予社福團體。專門照顧喜憨兒的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主任陳怡如表示,基金會曾開設二手商店義賣舊物,但因店租、人力成本及車輛維護等開銷過大,經營困難,目前已停止營業。

陳怡如指出,基金會處理二手衣的主要管道有三種,一為直接從市民捐贈物中挑選合適衣褲給予喜憨兒;二為將回收箱募集之衣物承包給回收廠商處理並收取費用;三為透過與企業合作舉辦義賣活動賺取額外收入。

她坦言社福機構資金來源多為民眾捐款,額度有限且不穩定,上述三種方式對基金會的營運算是不無小補。她也透露,未來不排除聘請專業老師指導縫紉技巧,規劃讓身心障礙者動手改造二手衣物。

舊衣應用方式。資料來源/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製圖/李敷嬋

「過去見過居民將潮濕二手衣、廚餘丟入舊衣回收箱,盼民眾體諒收取人員的辛苦,將舊衣視為珍貴資本。」陳怡如呼籲,儲倉空間有限,希望有意願的民眾捐獻八成至全新的衣物並清潔乾淨,同時詳讀政府與各機構的捐衣規範,讓資源循環更有效率。

 

延伸閱讀:

衣服多到穿不完?你也掉入「快時尚」的陷阱嗎?

提倡以換代買 二手衣社會企業的微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