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融合教育 啟發學生思辨能力

記者 顏珮綺、周芝彤、楊逸安 /採訪報導

應用劇場涵括創造性戲劇、教育劇場、一人一故事劇場等多樣形式,而教育劇場(Theatre in Education)已在台灣實行近25年,藉由引導者的主持,將議題嵌入劇場,適時製造時間停止的橋段,進而引發學生提出對困境的應對方法,甚至直接替代角色進行劇本發展。國立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副教授許瑞芳肯定,教育劇場能有效啟發學生的反思能力。 

教育劇場的核心概念。攝影/楊逸安

進入情境 感同身受

談及教育劇場的製作,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容淑華認為,其具有高度互動性,需明確瞭解議題中想給予學生討論的問題為何,並進行案例搜集、議題擬定、劇本改寫、場景編排及引導者如何引導等前置作業。 

相較於著重劇場結局的是非對錯,對話、思考和感受才是教育劇場的核心概念,悅萃坊負責人高伃貞認為,教育劇場沒有標準答案,需要以情意切入,進而帶動學生思考,並利用坐針氈改良式論壇等戲劇策略,協助學生感受角色處境,在提出想法與解方時,建立思辨能力。 

「比起投射二字,我更傾向感同身受。」容淑華說明,學生需要同理並學習帶入情境,而非以同情他人作為情感投射。她認為,透過劇場的演出,學生能從中了解社會的不公義或美好,並透過開放式問答的環節,取代劇本角色涉入情境,嘗試解決兩難困境。但由於教育劇場的社會性強,學生也可能會碰上想法不足以應對實際狀況,抑或需重新思考解決的方式,她仍認為學生思辨的過程是最可貴的。

學生參與教育劇場中的開放式問答環節。攝影/楊逸安

議題擬定 專一目標

教育劇場光前置的議題設定需花費大量時間,許瑞芳直指,過去曾看過一些教育劇場,其議題過多,容易讓學生不清楚教育目標。她強調,教育劇場著重的要領在於,議題選定需專一,讓劇本保有不同立場的存在,使議題具有討論性,這是編制過程中需時刻檢視的。 

劇場《尋找露西亞》帶領學生了解台灣現今的移工困境。攝影/楊逸安

針對如何設定議題,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於2017年製作移工議題《尋找露西亞》教育劇場,至今已在各國高中進行巡演,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團長賴淑雅分享,製作《尋找露西亞》前,團隊前往移工庇護中心,親自與移工對話,透過戲劇工作坊鼓勵移工分享經歷,在對談中,將《尋找露西亞》的主角形象和處境逐一建構。她說明,演出過程中,利用引導者製造互動環節,帶出露西亞與雇主之間的紛爭,鼓勵學生替代主角露西亞,提出想法,與雇主交涉,引導者也適時補充台灣移工的困境及相關法律,如《就業服務法》第53條「不得轉換雇主或工作」之規定,在互動的過程中,學生能同時了解移工為何受限台灣法律規範。 

閱讀文本也是前期籌備中的重要一環。攝影/楊逸安

沉浸引導 場域實踐

走進教育現場,高伃貞分享,比起傳統教學中單一資訊的輸出,劇場融合教育讓學生更好吸收。人劇團團長蔡旻霓解釋,由於教育劇場擁有特定編制形式,若想將劇場與教育結合,其實也可應用教育劇場的策略帶領學生。她表示,人劇團於2020年開始實行教育性藝術計劃「與高中生有約」,以生態永續作為主軸,先後與多所高中推動多元選修課程。 

透過學區附近的河流與學生產生連結,蔡旻霓表示,在執行「與高中生有約」時,將運用人文歷史親近自然生態,劇團以新北市北大高中附近的三峽流域作為課程主題,透過小組形式走訪三峽老街及附近支流,她舉例,在結束河流的田野調查後,會進行集體即興創作,透過簡易提問,如喜歡的季節等,接續引導學生思考台灣四季是否分明。她解釋,透過五感與環境連結,讓人文與生態相結合,學生也在過程中,吸收三峽流域知識和針對環境進行反思。 

教育性藝術計劃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感知當地生態。攝影/楊逸安

多元展演模式 適用各年齡孩童 

臺灣SMASHED教育劇場」計畫為台灣帝亞吉歐在全球對於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自105學年度配合教育部及學前教育屬實施於國、高中職,尤其是針對未成年飲酒、霸凌、兩性平權、電子菸等議題,邀請思樂樂劇團進行教育劇場至各校巡演。 

受COVID-19影響,自111學年度開始經由「Smashed Online 衝撞青春」計畫,以互動式教育電影的形式進行,讓學生可以使用線上參與,藉著思索劇情中的困境,學生能進入情境,提高參與度,在教育現場,可以搭配專業輔導員鼓勵學生回答、進行事後的解說,開始新一種深入校園的模式。

台灣帝亞吉歐當時推行的計畫多半在國、高中職進行,但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以另一種形式,培訓多組愛心媽媽、爸爸,每年進入國小展開1500場的生命教育劇場巡演。 

對於國小方面,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研發長李錦蓉表示,主要探討「人與己」、「人與人」、「人與環境」、「人與生命」四個面向。同樣是使用教育劇場的策略,因應不同年齡的國小生搭配恰當詞語進行,如教師入戲、良心巷。她也分享,在進行過程中也會觀察孩童的情況,著重在心理健康、面對自我生命價值的成長,讓孩童學會尊重、應對他人的方式。 

策略融入 創新教學

容淑華分享,教育劇場中演教員能引發學生進入情境,啟發學生的同理心,演教員除專業本科生從事之外,可以從就讀藝術與人文教學研究所的研究生、戲劇創作相關學系的學生培訓,她建議,戲劇老師也加以使用教育劇場的策略融入課程,跳脫一般教學方式。 

舉例來說,以「雕塑」讓小組集體去塑造肢體;「教師入戲」老師扮演劇中角色,引導情境發展;「論壇劇場」在劇中某個轉折點暫停與觀眾討論,再由演員繼續各種可能性。戲劇老師在教學課程中,可以單一使用,也可以融會各種策略同時進行。 

期盼藝術結合教育深入校園。攝影/楊逸安

談及教育劇場的推動,蔡旻霓認為,戲劇老師可以參與工作坊成為藝術家教師,藉由「與高中生有約」計畫及後續成果發表,希冀未來培養更多的藝術家教師,讓師長帶著教育劇場的策略進入教學場域,她盼望「讓更多人相信藝術不僅止於關在劇院,而是可以帶來社會影響力」。許瑞芳也提到,期許教育部及文化部結合規劃相關政策,如訓練專門的團隊在台灣北中南各地,每年探討不同的議題推行至學校,讓藝術教育可以更深入校園。 

 

延伸閱讀:

戲劇治療廣泛應用 協助自閉光譜幼童  

驫舞劇場合作校園 體驗舞蹈藝術

Posts created 6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