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綻放 視障者走出「心」路程

記者 蔡惠玟、劉庭瑄、黃靖涓/採訪報導

在現代社會,視障人士不論是在生活求職方面面臨著許多困境然而,透過科技不斷創新,視障輔助的開發提升了視障者的生活品質,也為他們拓展更多不同的就業可能性不僅促進了社會的包容性和多元化,也展現了科技在推動社會進步方面的重要作用 

李森光出生兩個月時因醫生誤診導致雙眼全盲後來憑藉自身努力和家人的支持,成為台北市教育局的視障巡迴輔導教師,更在今年榮獲教育大愛菁師獎。他會定期進入一般學校,細心關切視障學生的學習和心理層面,提供專業輔導。同時,透過入班進行視障宣導,促進師生對視障者的理解 

台北市視障巡迴輔導教師李森光。照片提供/李森光

身為視障人士,李森光在成長的歷程中經歷了許多困難和挑戰。從台北離家進入彰化師範大學就讀時,面對陌生的環境,生活中的各種瑣事對他來說都不容易。當時校園裡外都沒有無障礙設施,李森光要買個飯都覺得困難重重。種種環境上的限制,都讓他產生懷疑跟徬徨。 

當時,國文老師林素貞發現李森光的狀況,便問他:「老師一個人吃飯很無聊,要不要一起去吃飯?」李森光沒有想到,因為林老師的一句話,讓每週三晚間,成為了他們的師生時光,並且一路持續到大學畢業。大學畢業後第一年的教師甄試,李森光遺憾落榜,在第二年準備考試的過程中,他除了在淡江大學修習國文和英文的教程,增加自己的專業能力,同時也考取按摩乙級和丙級證照。李森光表示:「我給自己五年的時間,如果考不上老師,就轉換跑道去教按摩。」

生命中貴人 扭轉劣勢 

在準備和參與教甄的過程中,李森光因為是全盲視障者的身分,受到許多歧視和排擠。他表示,以往有學校拒絕提供視障者專用考卷,面試時以無障礙環境為由阻撓視障者應考。「感謝啟明圖書館志工——蘭姐的鼓勵,她是我生命中的貴人。」李森光就讀大學期間,許多參考書都沒有提供電子檔,很大一部分都是透過蘭姐錄製,讓他了解書中的內容。在準備教甄期間,蘭姐也提供視障者專用的考卷讓他練習,最終,李森光在第二年成功考取教師執照。 

成為老師的前幾年,李森光都會收到蘭姐的問候,後來卻突然失去聯繫。某日,他打電話到蘭姐家,卻得到她因病離世的消息。回想從求學到求職的點滴,一路上都有蘭姐的支持與鼓勵,李森光有說不盡的感激。

談及台灣的教育環境,李森光曾面臨家長質疑:「身為視障者,你要怎麼教書?」後來,他用行動證明自己的能力。他會在入校前先熟悉校園,讓自己對校園周遭環境有一定的掌握;對於學生的學習狀況,他也會定期跟家長溝通。李森光認為,家長能夠表達自己的看法,但在已盡全力的情況下,他無愧於心。李森光期望政府可以加強平等教育,提高社會大眾對視障人士的認識,從而建立更友善、平等的社會。

視障巡迴輔導教師會定期入班關懷學生的課業和身心狀況。照片提供/李森光

盲用科技 助力或阻力?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視障人士也能透過科技輔助改善生活。中華電信和淡江大學於民國98年,合作開發盲用電訪系統,並成立了Eye社會創新客服中心,讓視障人士有更多元的工作機會。視障人士楊志美,目前已在中心擔任電訪員14年,她表示:「盲用電訪系統的研發,對我在工作上有很大的幫助。」 

楊志美提到:「原先的電訪系統太過複雜,需要雙眼來查看和點選不同的介面,而盲用電訪系統則讓視障者可以透過很簡單的動作去操作按鍵,完成一些較為複雜和困難的工作。」除此之外,盲用電腦內建的放大鏡和報讀軟體,也為她的工作帶來便利。 

儘管科技帶來便捷,但近年興起的人工智慧浪潮,也讓許多產業逐漸從人力轉向自動化運作。面對電訪工作未來是否有可能被取代,楊志美認為短時間內AI還做不到,因為人與人之間溝通,需要考量很多的因素。她表示:「同一句話,不同的人說,可能代表不同意思。」因此,即使人工智慧在各行各業興起,人類在應對進退和情感交流上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楊志美除了電訪,同時也擔任督導的工作。攝影/黃靖涓

視障求職挑戰與生活之路

近年來,隨著網路與科技的蓬勃發展,人們對於視障者的了解相較於以往也變得更為全面。然而,即使社會逐漸變得多元且開放,視障者在就業與生活上仍可能面臨一些挑戰。 

目前身為資訊系統工程師的郭亦倫,在出生之時就患有視網膜病變的先天視力障礙,國中時期因為視力退化嚴重而轉到啟明學校。在經歷了漫長的就學時光後,郭亦倫先是擔任了點譯校對人員,後來則憑藉公益計畫的資源,以及自身對於資訊科技的興趣與學習,成功於2017年考取「視障無障礙網頁檢測人員培訓計畫」合格證書,並於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從事資訊方面工作。 

郭亦倫回憶道,在過往尋找工作的過程中,最令他擔心的部分是在面試時,碰到對視障者抱有既定印象的面試官。因為在有限的面試時間裡,面試官可能無法充分了解視障者的狀況,同時又因擔心冒犯到對方而避免深入溝通。這樣的狀況不僅造成雙方更加缺乏對於彼此的了解,更使得視障者錯失了良好的就業機會。 

無障礙科技發展協會就業服務員張瀞文也指出:「其實很多視障者的能力都很優秀,但自信問題依然是很多人難以克服的心魔。」儘管許多求職的視障者可能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但由於受到社會刻板印象或個人經驗等因素影響,往往會下意識地認為自己只能從事一些較為侷限的工作,如視障按摩或者電話客服。而這樣的自我設限不僅會使他們難以充分展現自身的優勢,同時也為尋找合適的就業機會增添不少難度。 

除了求職與自信問題外,生活中的瑣碎小事對於視障者而言同樣存在著考驗。同為視障者的盲用電腦教師劉俊宏表示,目前市面上許多家電產品的設計,仍未充分考慮到視障者的日常使用需要,他們的生活需求與一般人無異,並不會因視力障礙而失去對生活的追求。劉俊宏也強調,在追求社會平等的同時,視障者自身也應該勇於踏出舒適圈,積極參與科技的學習和應用才是提升生活品質的不二法門。 

無障礙科技發展協會附設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中心。攝影/劉庭瑄

視障科技助力 推動無障礙環境 

在視障人士的日常生活中,不斷創新的輔助科技扮演著關鍵的角色,透過視障應用程式的研發,以及盲用軟硬體的教學,提升了視障者生活的便利性。 

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系統工程師張金順,畢業於淡江大學,並在母校服務至今。從小就是視障者的他,曾參與團隊攜手研發許多軟硬體,其中一款APP「幫忙看見」結合AI技術,成功幫助視障者辨識鈔票面額、圖像文字和生活物品;另一款「語音隨身助理」,則擁有新聞、報紙及書籍的文字資料庫,提供視障人士閱讀。 

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系統工程師——張金順。照片提供/張金順

視障APP使用者張捷指出,語音隨身助理不僅可以閱讀新聞,還能查看股票,對視障人士來說十分實用。同時,在蓬勃發展的軟體市場中,張捷也期許視障APP能夠更新舊有的分類架構,使介面更加完善,讓視障人士在使用上更加便捷。  

在改善視障人士的生活方面,張金順參與盲用電腦及軟體的開發和教學工作,並在各地演講,分享他的人生故事。「我在年底都會一個人去環島,也曾經體驗攀樹、海上獨木舟等活動。」張金順不畏挑戰,也不為自己設限,他希望讓大家明白,不論在哪個方面,都有方法克服困難。

此外,張金順也致力於推廣無障礙平權議題,他強調:「實現平權是我們努力的目標,要確保視障者在各領域都能使用無阻。」作為第24屆身心障礙楷模金鷹獎的得主,張金順持續努力推動平權,期望能有效改善台灣的無障礙環境。 

點字觸摸顯示器是視障者的得力助手。攝影/劉庭瑄

 

延伸閱讀:

勇敢追夢!克服視障聽障 舞台綻放光芒

視障者學打擊樂 重新肯定自我價值

Posts created 6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