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書房 永遠為更生人開門

記者 劉妤琪、陳慶安/採訪報導

位於桃園的陽光山林社區,有一間日光書房,是楊梅十大美食的景點餐廳,希臘式建築的小木屋中賣著的是厚披薩和義大利麵,或許很難想像,這樣溫馨又美味的空間其實是由牧師陳建榮帶著一群更生少年們共同打造出來的。這裡不只有美食,還提供烘焙、園藝、木工、香氛等等的相關培訓,作為更生少年們在與社會銜接前的緩衝站,讓少年們在牧師的陪伴及教育下改變自己的人生。

位於桃園的陽光山林社區,希臘式外觀的日光書房。攝影/劉妤琪

身為美食景點為什麼取名日光「書房」?細問緣由才知道原來和主廚呂芳銘有關。16歲的他加入陣頭,受環境影響而接觸到k他命,吸食了八年也做了兩次膀胱擴張手術,身體最糟糕時,每10到20分鐘就要上一次廁所。

剛來到這裡時,日光還是賣二手書並提供客人免費咖啡的書店,收入全靠民眾自主投入奉獻箱的金額。原本是中廚師的他向陳健榮建議將書房轉型成為餐廳,並且重新學習自己不熟悉的西餐領域,正因為陳建榮給他的一個機會,竟意外讓轉型後的餐廳成為楊梅十大美食之一,同時也讓其他更生少年們有一個烘焙職涯訓練的場所。

來到日光書房八年的主廚呂芳銘,帶領著少年們製作餐點。攝影/劉妤琪

然而,經營一個更生職涯培訓場所卻不容易。陳建榮表示:「我們很像是焚化爐,民眾都覺得需要蓋,但是不要蓋在我家旁邊。」因為對更生人的刻板印象,導致社區對於他們的存在出現反彈的聲浪。過程中在社區輾轉搬家了五次,直到疫情時期,與里長合作,幫忙製作運送隔離餐,才讓社區對他們放下陳見,也創造日光書房的價值。

書房轉型改經營餐廳,讓更生少年們有一個烘焙職涯訓練的場所 。攝影/劉妤琪
更生少年們親手製作的香精與香氛成品。攝影/劉妤琪

身為創辦人的陳建榮牧師過去也是一位更生人,退伍後入社會,年輕時為了走捷徑賺大錢,接觸到八大行業,因為義氣想勸朋友戒毒,從此踏上吸毒的不歸路。在重返社會時,應徵工作到處碰壁,甚至直接被告知不用更生人,這讓他意識到社會對他們的標籤,使得試圖改變生活、步上正軌的更生人難以得到機會,於是開始有了創建中途之家的藍圖。

親切與客人交談的陳建榮,曾是一名更生人。攝影/劉妤琪

今年21歲的林佳翔,曾三次進入少管所,一開始抱著想賺錢的念頭步入歧途,沒想到卻讓他從家裡掏出更多錢。最後一次開庭時,平常疼愛他的媽媽,卻沒有到現場,使他下定決心要改變自己,才來到日光書房。經過四年的訓練,逐漸在餐廳獨當一面,也累積了一些收入,現在的他有了可以獨立生活的技能外也可以分擔家中負擔。

因為陳建榮牧師用愛與陪伴改變了自己的人生,林佳翔也立下了像牧師一樣的目標,想設立24小時陪伴的安置機構,希望能用自己的經歷幫助更多迷途的少年們。

 

延伸閱讀:

助更生人重返社會 用愛陪伴更生人

重新站起來 更生人創業一片天

Posts created 3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