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芷涵、吳柔廷、陳怡儒/採訪報導
因應俄烏戰爭和新冠疫情影響,各國物價飆漲,主計總處於2023年4月11日公布2023年3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2.35%,CPI也已經連續一年超過2%的通膨警戒線。由於供需失調,雞蛋、肉品價格上漲,甚至引發「缺蛋危機」,民生物資的漲幅更是高達6.12%,這也讓國人對於物價上漲的感受越發強烈。
國際影響 物價攀升
受到大環境影響,近年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居高不下,國家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國發會)表示,自2022年初受俄烏戰爭、供應鏈瓶頸、氣候異常等因素影響,國際原物料價格攀升,推升我國物價上漲壓力,導致2022年3月至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皆超過3%。
國發會指出,自2022年下半年起,全球需求放緩,國際原物料價格逐步下跌。雖然數據顯示去年8月至12月CPI年增率已連續5個月低於3%,但CPI指數還是高於2%的通膨警戒線,民眾的經濟壓力依然沉重。
除了國際原物料價格攀升,運輸油價也是國內物價上漲原因之一。主計總處物價統計科薦任視察劉奕秀表示,我國農工原料高度仰賴進口,2021年國際原物料價格隨著疫情需求回升而上揚,其中OPEC油價平均每桶70美元,較2020年漲68.5%,CPI油料費首當其衝,所幸國內實施浮動油價調整機制及油價平穩措施,CPI油料費僅漲22.06%,漲幅小於國際油價。
世新大學經濟系教授陳世能認為,通貨膨脹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另一種是「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他透露,由於俄烏戰爭加上新冠疫情影響,導致供需失調進而帶動國際原物料上漲;油價調升造成運輸成本提高,帶動全球的物價調漲,影響到台灣整體物價,他也提到,台灣兩種類型的通貨膨脹現象皆有出現,但成本推動所佔的比例相對較多。
生活開銷 錙銖必較
根據主計處公告的資料顯示,今年3月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關注之17項重要民生物資較2022年同月上漲6.12%,其中雞蛋漲26.52%,沙拉油、調理油漲15.80%,豬肉漲7.32%,雞肉漲5.99%,其他項物資亦有上漲現象。
對於民生物資飆漲的原因,劉奕秀表示,主因為全球農糧(如玉米、黃豆)價格仍高,進而推升禽畜飼養成本及食品(沙拉油、調理油)生產成本,因此面對居高不下的物價,民眾必須精打細算,才能有效應對通貨膨脹。
溫和通膨 有利經濟
被問到溫和上漲的通膨率是否利於經濟成長,陳世能表示,這是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以下簡稱聯準會)的目標,控制在2%以內的溫和通膨率可以帶動薪資上漲,但這種情況在台灣沒有這麼明顯。
他亦提到,近期美國聯準會不斷的在升息,盼能讓市場上的部分金錢回流到銀行裡,減少市場內流通的貨幣,就能抑制過度成長所造成的通貨膨脹。而台灣近期也有升息的現象,希望能夠有效控制國內的通膨問題。
穩定能源價格 降低產業衝擊
台灣近幾年因國際原物料價格攀升,連帶影響我國物價上漲,針對上述解決之道,國發會表示,維持能源價格的穩定是最基本的,為穩定能源價格,維持電價以照顧民生、穩定物價及降低用電衰退產業衝擊為考量調整,天然氣及桶裝瓦斯價格每月檢討調整,以照顧民眾生活。
國發會提及,近期因生產成本原物料價格與運費上漲,導致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可以採行供給面的政策,例如減稅可以刺激較佳的工作誘因,致使供給增加,進而些微抑制通貨膨脹的速度;而針對消費者,政府調漲基本工資,從2017年起,幾乎一年調漲一次,時薪調升8~10元之內。對此陳世能指出,基本工資的調漲,無疑有些微效果,但這對業者也產生成本壓力。
提及政府對於CPI居高不下有什麼政策可以應對,陳世能說到供給面管理政策與需求面管理政策,近期國內物價短期壓力還較大,但中長期來看,國際原物料價格開始走緩,今年第二、三、四季物價壓力會比第一季舒緩,如需要大幅緩解,恐怕得看後續經濟情勢的變化、觀察國際原物料價格走勢,也許3月就有回落的跡象,但因原物料價格下跌不會馬上反應到終端產品,還需要一些時間發酵。
陳世能認為,通貨膨脹帶來的問題無法短時間內解決,民生經濟也無法立即恢復。政府的政策如雨後春筍般地實施,短期來說普發六千也許是一個好的方式,但面對長期的通貨膨脹問題,也許可以從最基礎的供給面,亦或是原物料做調整達到更長遠的效果。
薪水不漲 民眾省錢大作戰
因應物價上漲,工資是否有調整的可能性,勞工陣線協會副秘書長楊書瑋表示,台灣是個自由經濟的市場,若要調控整體薪資是不切實際的,唯一能做的是調整最低工資,協助弱勢勞工的最低生活品質。他進一步解釋,通貨膨脹對於弱勢勞工衝擊最大,目前CPI成長指數顯示,最高的是民生用品,因此最低工資的調漲,不僅是協助勞工維持更好的生活品質,亦可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工具。
民眾若想爭取調整薪資,楊書瑋表示,以基層員工為例,要求加薪的條件是企業要有盈利,企業賺錢不該僅分給高層,底層勞工卻未加薪。企業有盈餘,這就是勞工要求加薪的籌碼。從國際案例觀看,會透過工會了解公司的財務報表,就企業經濟成長,除了把果實分配給股東之外,也該分給為公司打拼的勞工,這是有效加薪的重要憑據。
薪資調漲的比例依舊無法趕上物價上漲指數,民眾在生活中能有什麼省錢妙招,省錢生活達人張偉明指出,民眾可從日常開銷的民生用品下手,如超市有惜福專區商品,把賣相較差的產品,價錢大約是原本的一半,但還是提醒民眾要量力而為,避免貪小便宜卻用不到進而造成浪費。
張偉明表示,從消費者的角度,民眾很難影響政府改善物價上漲,原因在於現在所有生產成本都在大增,即使企業營收變高,但公司仍把盈餘拿去支付成本,而非調漲勞工薪資,有環節出錯皆會導致薪資停滯,這是近年台灣無法改變物價上漲的原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