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靜怡/採訪報導
花蓮縣蔬果運銷合作社是縣內最大的蔬果批發集散地,俗稱需要叫賣吆喝的「武市」。成立已久的合作社除了保留著至今少見的糶手拍賣文化,也隨著國人日益注重健康,農產品檢驗處的加入協助,形成獨特的市場景象。
蔬果到貨 代客拍賣
凌晨七點半,農民陸續載著新鮮作物前來,車上一箱箱的蔬果卸下貨車,糶手便開始一日的工作。糶,音同「跳」,有出售穀物之意味,糶手是販售漁貨、蔬果的拍賣員,他們代替農民拍賣農作物,負責制訂出對農民與承銷商雙方最均衡的價格,成為市場中的「天秤」。
正式拍賣前的準備工作一路從凌晨來到下午,過程十分繁雜,從事糶手約六年的林秉丞表示,糶手需協助農民運來的蔬果秤磅,印下留有條碼的檢磅單,擺放在運來的蔬果籃上,以便追溯農產品資訊。農民下菜時,合作社為以示公平競爭,將蔬果分為特優良、中等、下三個等級排列成四個拍賣區,並於午後抽籤決定當日拍賣區的順序。此外,他亦強調需比對台北、西螺各地的前日價格,去制定出當日蔬果底價,以供承銷商對照查看。
專業判斷 精準估價
糶手最重要的工作落於午後,一筆看似複雜的買賣,靠著他們經驗老道的「快嘴」叫賣聲,過程卻僅需花費二至三秒的時間。林秉丞說道,依循每日拍賣區的順序,糶手需眼明手快地判斷承銷人的手勢及眼神,以此決定要提升或是降低該筆菜價。若雙方皆滿意目前出價,得標的承銷人便會拋出手中印章,讓接過印章的糶手感應移動記事電子裝置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簡稱PDA),以完成整筆交易。
糶手喊出蔬菜名稱,不斷提高價格,待承銷商比出下單手勢,由於每個人喊價方式不同,通常會夾帶語助詞「六塊、六塊半、七塊、七塊半……」。錄音/吳靜怡
而合作社每日市況皆不盡相同,市場競標的熱絡與否,大多取決於當日菜價的起落與天氣因素。承銷人顏天賜提到,每逢佳節皆為蔬果搶手的時機,十分考驗承銷商個人的喊價技巧;但若遇上連日風災導致菜況不好時,也會讓底下買氣低迷,增加流標蔬果數量。
面對著現場多雙眼神的壓力,處於承銷商與農民兩方之間的糶手更需繃緊神經,林秉丞憶起自己曾因為買氣旺盛,忽略部分承銷人出價手勢遭其責備之情形。他補充,因為承銷人彼此屬於競爭關係,會使用較為隱密的手勢,讓對方不易察覺自己的出價,時常讓糶手在來不及看見時便收回手勢,造成買賣糾紛。
此外,林秉丞也遇過農民打電話來質問拍賣價格低廉的原因,他說明,由於市場的當日喊價情況不固定,加上時常碰見天災、承銷人出手意願不高或蔬果等級落差等多種因素,成功拍賣出的價格便可能與以往售價有落差。
蔬果檢驗 把關食安
花蓮的蔬果銷售分為合作社、運銷、自產自銷三大類,與合作社合作多年的農民楊志紘說,原先想利用網拍的方式販售蔬果,但因工時長且工作辛勤,若需再額外花時間處理包裝與販售工作,對他而言實在吃不消,因此選擇交由合作社販售,省下的時間可以更為用心地照顧農田。
而農民直送蔬果的販賣形式,讓合作社旁的檢驗處更顯重要。檢驗處課長鄧惠華表示,花蓮果菜合作社於2020年引進拉曼光譜儀,透過機器可檢測蔬菜的農藥含量是否超標,以此作為是否能販售的依據。他補充,相較於他地的檢驗處與農民接觸的機率較小,花蓮果菜市場將檢驗處設置於市場旁邊,農民可直接至處所詢問檢驗結果相關事宜。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
「若要改善食安問題,應須從農民開始輔導才能解決問題。」鄧惠華提到,若農民的蔬菜驗出超標,除了檢驗值外,也會詢問他們使用的噴藥種類,因為大多殺蟲劑與殺菌劑只是改變了某些化學程式,其中的成分其實還是相同,若噴到化學屬性相同的藥物恐產生加成作用,效果等同於三倍的量。
拍賣結束後,依照當日市況不同,會留下一些流標蔬果。林秉丞表示,不同等級之流標蔬果可分為數種作法,若流標蔬果為特級品,政府會給予農民補助,合作社便會刊登今日特級品到網頁上,以供慈善機構登記領取;若無補助,也會詢問農民是否要將蔬果領回,或由合作社幫助處理,如與牛農合作,將流標蔬果當作牛群飼料,不浪費剩食外,亦能將農民對作物的愛延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