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敬、楊宸睿、蔡予倫/採訪報導
本應在海面下悠遊的鯨豚,為何接連「上岸」而最終一命嗚呼?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小世界周報》將於5月3日舉辦公民論壇,以「當鯨豚被迫上岸 敲醒海洋生態的警鐘」為主題,邀請國內海洋事務最高主管機關的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的海洋生物保育組科長柯慶麟擔任與談人,與我們探討社會該如何與海洋鯨豚共存。
在國內專責海洋事務的海洋委員會(下稱海委會)尚未成立前,柯慶麟就已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下稱農委會)的漁業署處理海洋相關業務,對於政府在海洋保育面上的投入相當瞭解。
談到近五年來鯨豚的擱淺數量上升,柯慶麟說明,海委會部門成立的時間正好是五年前的四月底,海洋保育業務也從農委會林務局轉移到海保署。當時因為成立了新的主管機關,能夠整合各部會的資源,如海巡署的海岸巡邏,同時加強海洋保育的宣導教育、與民間鯨豚救援組織合作,使民眾的通報率比起過往大幅提升。柯慶麟也指出,這五年來的擱淺次數雖然起初些微攀升,但近兩年的數字已呈較穩定的狀態,沒有明顯的變動。
柯慶麟認為民眾的保育意識增長與政府的投入到達一定水準,因此相較過去的數據而言,當今的擱淺數量最能反映真實情況。除了做鯨豚擱淺的調查統計外,柯慶麟表示,後續的活體擱淺案例會送到成大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等單位救治。他提到,在政府機關整合各單位,提供救援組織需要的人力與資源後,活體擱淺從過去只有10 %的存活率,上升到30~40 %,儘管鯨豚能重回大海的機會看似不高,但已算是不小的成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