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婉萍、黃芳儀/採訪報導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統計,2021年全球飢餓人口已增至8.28億,至2022年,饑荒人口又上升4600萬人,約占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但全世界每年卻有三分之一的食物被浪費,面臨嚴重的世界糧食危機,而台灣一年浪費的食物平均多達384萬噸,每年把浪費的廚餘放進廚餘桶,把廚餘桶一個一個疊起來的高度,就相當於「1萬3500座101大樓」,驚人的數字讓人無法忽視,因此各界也設法減緩食材不必要的消耗。
每年10月16日為聯合國的「世界糧食日」,提倡大家可以為食物盡點心力,在2021年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便發起「全民食物逆轉剩計畫」,希望不只是呼籲大家減少食物的浪費,更能積極投入食物生產,推動全民食農教育。
陽明交通大學教授胡均立表示,在成本有效性的考量下,應該盡可能減少環境衝擊,市場價格的調動可以有效地分配供給與需求,建議大家不要盲目搶購,避免成為供需失衡的推手。提倡食用在地蔬果,減少運送、儲存的過程中碳足跡的排放,才能夠再降低能源不必要的消耗。
為了響應不浪費食物,許多餐廳、市場、大賣場等業者紛紛推出不同的策略,有些商家會選擇在特定時段推出即期品促銷,以較低廉的價格吸引消費者購買,進而提供小資族與大學生更省荷包的選擇,同時也能為環境盡一份心力,深受民眾喜愛。
還有些業者會選擇將賣不完的蔬菜水果、糕點麵包提供給需要的弱勢族群,把這些還能吃的食物贈送給糧食較為匱乏的偏鄉地區,放在「食享冰箱」提供給一般民眾拿取,或是捐助到寺廟、孤兒院等處,送愛到需要的人手中,讓這些食物有了更大的意義。
隨著科技的進步,網路上也有許多單位設立惜食平台,翻轉剩食的價值,提出線上點餐能減少碳排放,吸引許多具有環保意識的民眾。業者除了提供銅板價的餐飲福袋,還能清楚追蹤配合的店家目前剩食的狀況,讓這些食物能有效的在賞味期限前被帶走,對於店家也能提高曝光度,增加收入來源,呼籲大家在拯救美食的同時,也能照顧好自己的荷包,惜福省錢還可以顧地球。
食物浪費,不僅僅是損失維持生命的營養,同時還失去生產食物所需要的土地、水和能源。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資料指出,全球食物浪費的總碳排放量僅次於中國和美國的碳排放量,由此可見食物浪費也是加速地球暖化的重要關鍵。
因此,建議民眾在點餐時能夠量力而為,吃不完的部分也盡量打包帶回家妥善保存,儘快利用。先計劃再消費,不要囤積過多糧食,多吃當地食材,減少依賴進口食物。多吃菜少吃肉,因為飼養動物需要使用大量穀物、能源、水及土地,動物也會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在這過程中非常耗能,提倡多菜少肉的均衡飲食。
無論食物是在農地、市場、餐廳,或者是在運送過程中的某處,只要致力減少食物浪費就可以有效處理碳排放問題,並且減緩各種資源所面臨的壓力。在消費時,能夠站在生產及處理端去思考,希望人人都能夠先從自己的小動作做起,共同珍惜食物,一起做好廚餘減量工作,全民共同堅守一個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飲食未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