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芯/採訪報導
土木工程需付出大量勞力,長期在室外作業,承受風吹日曬雨淋,然而,時代進步,職業選擇多樣,一般人從事勞力工作的意願不高,加上近期受疫情影響,缺工現象更加嚴重,儘管如此,仍有少數的年輕人看準高薪的機會,投身工地學習土木技術。
工作辛苦 乏人問津
根據勞動部統計,營建工程業的職缺率至109年度急速上升,從2.97%一路飆升至111上半年的4.97%,缺工現象伴隨著產業選擇的多元化及疫情影響逐漸加深。
擁有近40年經驗的工地主任許淑智感慨,工人主要的年齡層落在四十至六十歲,最年輕的也已經三十歲,「現在年輕人都不願意幹這種體力活了,加上老一輩退休,年輕人又銜接不上,缺工現象才會這麼嚴重。」
三十歲的張志強打破傳統長輩對於現代年輕人不願意吃苦的印象,他從小就在工地長大,當過傳令駕駛兵,也做過私人雇用的司機,因為覺得每天都是無止盡的等待、看一樣的風景,開始嘗試各種不同的工作,到過澳洲遊學打工,最終決定回到最初的起點——營造業工人。
在台灣,大眾普遍對於工人的印象就是會抽菸、喝酒、嚼檳榔,忽視了營造工人具備的專業,張志強表示,他的工作內容涵蓋所有地下化工程,如水溝、擋土牆,以及道路維修等,這些都是一般日常生活中看似簡單,卻非常重要、需要專業技術才能建造出來的。
耗費體力 職傷嚴重
工人們每天清晨六點就必須集合至料廠準備上工,一路到傍晚五點才能下班,有時候甚至會依照工程需求加班到晚上,需要足夠的體力才得以應對龐大的工作量,因此工地時常會出現瓶瓶罐罐的提神飲料、檳榔等提神食品。
營造業耗費大量的勞力,工人隨時可能因體力不支而辭職,流動率極高。老師傅陳清賢入行已有七、八年之久,但隨著年紀增長,體力不如以往,時常需要靠提神飲料和檳榔提起精神,而他也因為長期嚼檳榔,得了口腔癌第四期。
除此之外,長時間扛重物、日曬雨淋對於身體的傷害也不小,張志強表示,外傷、膝蓋痛、腰痠背痛都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自己雖是年輕工人,也開始因為淋雨出現偏頭痛的問題。
追求理想 築夢踏實
張志強對於自己的工作抱持著樂觀、正向的態度,他之所以投身營造業,除了自己本身喜歡動手做東西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可以看不一樣的風景、接觸到不同的人,不同於辦公工作的制式化,土木工程能做的東西範圍更廣,每天工作內容都不一樣,他說:「就像是在拆驚喜包一樣」。
看準高薪資、上班時間自由,張志強的目標是存錢籌備結婚,並運用工作學習到的技術,蓋一間屬於自己與未婚妻的新房,他也表示,這是現階段最明確的目標,且已正在逐步實現中。
對於現今年輕人普遍不願意從事粗工,張志強認為其實吹冷氣辦公的工作也不輕鬆,且薪資相對不高,其實每份工作都有辛苦的地方,只要撐過一開始的磨合期,就會逐漸適應。
在台灣,長輩時常告誡孩子:「再不好好念書,長大就只能去做工。」社會對工人的刻板印象深植大眾心中,難以剷除。然而,日常生活周遭所看到的一切,都必須由這些具有專業技術的工人們來建造、維修,才得以讓社會擁有舒適、安全的生活環境,他們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看似不起眼卻又不可或缺。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