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型隱形眼鏡 改善視力障礙

 記者 黃柏鈞、昝泓屹、鐘郅瀚/採訪報導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目前國內18到24歲者近視比率高達73%,配戴眼鏡幾乎成為常態,但對於患有近視的運動員而言,因為需要從事劇烈的活動,普通眼鏡使用不便,相較之下,隱形眼鏡則更有優勢。拜科技進步之賜,近年發展出運動型隱形眼鏡,專供運動員配戴,讓他們不再受近視眼困擾,活動更加自如。

國人視力健康問題分布情形。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製圖/蘇珮瑜

波長管理 濾鏡效果

眼科診所院長吳怡頡表示,大自然中每種顏色都可以通過其波長來定義,可見光的波長範圍從大約 380 nm(紫光)到大約 780 nm(紅光),而光線波長越短,所含能量越高,越容易造成眼睛的傷害,如紫外線、藍光。

吳怡頡指出,太陽眼鏡或抗藍光眼鏡即是運用波長管理的概念,控管這些光線進入眼睛,減少對於視網膜的傷害;然而,戶外藍光又比電子產品產生的藍光,強度高出許多,所以在戶外活動時,更需藉由波長管理來保護眼睛。

視覺光學公司總經理吳怡璁說明,運動型隱形眼鏡,不僅擁有波長管理的功能,透過鏡片顏色,讓光線進入眼睛時,產生類似濾鏡的效果,一般分為琥珀色和灰綠色兩種顏色,阻擋波長間於380nm到 500nm之間的紫光和藍光,這會導致藍紫色物體看起來顯得昏暗。

吳怡璁指出,以棒球場為例,場上顏色是紅色 (紅土)及綠色(草皮)組成,透過琥珀色鏡片降低藍紫色亮度,並增加與週邊環境顏色對比度,使其他色彩看起來更加清晰,進而達到增亮的效果,提升整體視覺品質。

配戴運動型隱形眼鏡差異示意圖(右方為配戴後,左方為無配戴)。 照片提供/亨泰光學公司

國立體育大學乙組棒球隊員張庭偉表示,使用運動型隱形眼鏡後能將球看得更清楚,但因鏡片顏色的關係,日常生活使用上較不方便,若是平時戴著騎車,易造成路景顏色過深,看不清路況,所以只會在球場上配戴,比賽結束後便會將它摘除。

除了運動應用,濾光效果在醫療上也有成效。吳怡璁提到,國外某間神經復健中心,針對輕微腦震盪患者,購買大量運動型隱形眼鏡做為治療方法,他表示,輕微腦震盪的症狀其一就是畏光,而病人在配戴後,能減少光線刺激,進而達到舒緩的效果。

對抗強光  消除死角

諸如棒球等類型戶外運動,運動員需要配戴太陽眼鏡以應對刺眼的陽光,然而在激烈運動中,框架型態的眼鏡有滑落的隱憂,影響運動員發揮,若換成貼合在眼球上的隱形眼鏡則可避免;但一般隱形眼鏡只有矯正視力的作用,而運動型隱形眼鏡則具備對抗強光功能,乃運動員一大福音。

國立體育大學乙組棒球隊員劉海靖表示,相較於太陽眼鏡,自身配戴運動型隱形眼鏡後,防守進行撲滑壘,不僅不需害怕眼鏡會飛走,也能適應刺眼光線,在打擊中更能看清球路。

運動員視力的良窳,決定成績的好壞。 攝影/鐘郅瀚

劉怡璁指出,配戴眼鏡或太陽眼鏡時,能過濾光線的範圍,只侷限在鏡框內,而運動員從事運動時,不僅需專注眼前的情況,亦需用餘光注意四面八方,此時鏡框無法涵蓋部分,將變成模糊景象,若目標移動到該處,則需旋轉頭部,過程中可能與原預定位置造成差異,最後眼球再進行定位,其中所花費的時間,即使僅零點幾秒的差距,或許將對比賽結果產生巨變。

推廣正確概念  養成良好配戴習慣

隱形眼鏡已發展數十年,從早期的硬式隱形眼鏡,到這幾年在市場廣為流行的月拋、雙週拋、日拋,甚至是運動隱形眼鏡,發展速度可謂是相當迅速,但吳怡璁表示,大眾對於運動隱形眼鏡的理解甚少,缺乏正確衛生觀念,也讓該產業的發展受到了侷限。

依據衛生福利部公告的醫療器材管理法第44條,及衛授食字第1101602936號公告,日戴型每日拋棄式隱形眼鏡的廣告刊播途徑可刊載於一般大眾媒體,但不得於網路販售;其餘隱形眼鏡廣告則以學術性醫療刊物為限。吳怡璁表示,礙於國內醫療法規的限制,非日拋隱形眼鏡不能在大眾媒體上作廣告行銷,容易導致產品知名度不足,推廣及銷售均不甚理想。

吳怡璁指出,鮮少有人了解運動型隱形眼鏡與普通隱形眼鏡間的差異,他舉例,運動型隱形眼鏡就像戴在眼球上的太陽眼鏡,但太陽眼鏡難以顧及到眼球周邊的視野,形成視線「盲區」,一般人難以理解這些細節,必須耗費大量時間說明,才能讓大眾了解正確概念。

運動型隱形眼鏡兩種顏色產品。 照片提供 /亨泰光學公司

吳怡璁表示,「波長管理」是他積極想推廣給大眾理解的部分,讓民眾能在配戴的同時,能理解其中的原理。然而,廣告跟教育是一條模糊的線,若被視為廣告就難以尋求合作,進而降低曝光度。他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人知悉,隱形眼鏡並非只能矯正視力,也能提升視覺效果,讓更多的民眾受惠。

此外,三星國中教師廖昱琮表示,配戴隱形眼鏡時應保持雙手清潔,勿為了貪圖方便而造成眼睛的傷害。專業視光師劉容華則指出,無論是配戴不適合的隱形眼鏡或是配戴時間過長,都可能造成發炎、角膜受損等傷害,嚴重甚至有失明的風險。在年少階段教導青少年正確配戴隱形眼鏡,可以避免對眼睛造成永久的傷害。

配戴隱形眼鏡需養成良好清潔習慣。 攝影/鐘郅瀚

眼球雷射手術  需經專業評估 

近視為現代文明問題,台灣近視年齡層逐年下降。配戴眼鏡運動存在受傷的風險,對於有視力問題的運動員而言,除了選擇配戴隱形眼鏡,以降低運動過程中可能造成的傷害,另少部分人則會選擇進行雷射手術,來解決近視所帶來的各種困擾。

綜合驗光機,透過測量能初步得出遠近視度數。攝影/鐘郅瀚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近視雷射手術盛行多年,長期以來一直都有民眾在詢問手術相關問題。他認為,20歲以下的民眾不適合做雷射手術,由於近視度數有可能持續增加,在術後易引發二度近視的風險,相較雷射手術,他更建議配戴眼鏡來克服視力的問題。

雷射手術的潛藏的風險及後遺症也需注意,廖昱琮表示,曾考慮過雷射手術,但由於擔心術後可能產生的後遺症,便打消此念頭。陳瑩山亦指出,術前檢查更為重要,患者需要先經過專業評估是否適合動手術,以降低術後產生後遺症的機率。

如今雷射手術的技術發展逐漸成熟,若有完善配套措施,可大幅降低手術所帶來的風險及後遺症,廖昱琮指出,身邊不乏運動員及教師,因職業需求進行雷射手術,復原狀況良好,引發後遺症的案例僅占少數。

除了配戴隱形眼鏡,亦可經由醫生評估,採雷射手術方式改善視力,從中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來降低進行激烈運動時,使眼睛造成傷害的風險。

民眾應定期檢查視力。攝影/鐘郅瀚

 

延伸閱讀:

隱形眼鏡雖方便 錯誤使用恐傷眼

隱形眼鏡怎麼挑? 專業醫師有解

配戴角膜塑型片 成人學童可塑性不同

Posts created 7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