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林庭安、邱劭安、張桂瑤、莊婷伃/採訪報導
當平台藉由轉載新聞獲得流量,媒體能如何捍衛自身權益,實現「新聞有價」的理想?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小世界周報》將於12月7日舉辦公民論壇,以「《新聞議價法》如何改變媒體生態?」為主題,邀請上報首任社長胡鴻仁與會,探討《新聞議價法》與台灣新聞產業能如何共好。
上報今已邁入第七年,胡鴻仁表示上報注重國際觀點,在國際新聞上花了不少心思,但是台灣欠缺具國際性的科技平台,當媒體僅能靠Google等外國平台導流,各家媒體對科技的瞭解也有缺口,便需要公部門支援。他認為,小媒體面對大平台,若啟動談判將處於弱勢;但若政府透過具公信力的單位介入,開創基金補助形式,會比議價更符合市場機制。
胡鴻仁以上報為例,認為媒體短期內不應依賴議價法,因議價法尚未成熟,市場也不應干預。他舉例,就算Google拿出40億來,被眾多媒體瓜分後也是杯水車薪,而目前網站上的廣告費多遭平台抽成,演算法稍微一改就能左右一切,媒體便無法依靠平台存活。
當媒體在「量多」和「質優」之間掙扎,胡鴻仁相信「內容為王」。雖媒體收入可能不佳,平台也無法給予足夠報酬,但當一切回歸到內容上,若媒體能做好內容,讓民眾願意掏錢付費觀看,另一方面由政府以鼓勵的形式補助,會比議價法更加實際。
針對媒體環境與議價法之間的關聯,胡鴻仁並不認為記者待遇和媒體紛亂的現狀,能因議價法出現改善。平台給予的補償雖不無小補,卻也非太大幫助,他希望媒體把心力放在內容優化上,求新求變,培養出願意付費支持的客群,才是根本之道。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