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掌聿嘉、劉子瑜、王予軒/採訪報導
「青年外流」、「漁業蕭條」成為漁村普遍的形容詞,位於基隆的「八斗子漁村」也不例外。海洋資源枯竭使漁業人數相對下降,從事手工編織魚網的杜陳美女表示:「製作手工漁網人數隨著漁業人數縮減,八斗里只剩兩戶在做。」而目前八斗子居民與民間組織攜手合作,欲向政府提案,盼守護當地獨有自然景觀,並創造商機吸引青年回鄉。
清領漁夫多 日治立根基
清領時期,八斗子漁撈技術以沿岸捕撈為主,由於只需在岸邊捕魚,因此裝備要求不高,雖漁獲量少,但漁產資源並未快速遞減。也因當時漁撈技術具有高親近性的特色,使八斗子漁業人數開始上升。基隆鳥會常務理事長沈錦豐說明,當時漁村使用傳統漁法,較為純樸及簡單,對海洋較友善。
然而在日治時期,台灣還未因「過漁」(過度捕撈)導致漁獲量減少,漁產資源仍非常豐富。在八斗子開設「漁村文物館」與創立《東北風報》,致力保存漁村文物、故事的許焜山解釋,當時八斗子的漁民從日本人身上學到許多漁撈方法,為八斗子漁業訂立基礎。自從台灣光復後,很多漁撈方法、機器設備、技術也都越來越好。
建港引船靠 青年卻出走?
西元1973年八斗子漁村建港為其極大的轉捩點。許焜山感嘆地說,建港後因過度捕撈及汙染,導致海洋資源減少,八斗子沿岸漁業因此蕭條、人才外流。興建港口使船隻便於停靠,導致八斗子沿岸漁產快速被捕撈殆盡,海洋資源因此減少,進而影響八斗子沿岸漁業的生存。沈錦豐表示,八斗子漁港的興建,使八斗子傳統的沿岸漁業也隨之消失。
靠近岸邊的魚因過度捕撈導致數量逐漸下降,使捕魚行動距離港口越來越遠。長年推動海洋教育的海洋台灣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顥樺表示,遠洋漁業將海洋當作聚寶盆,沒有永續經營的考量,導致海洋資源減少。且遠洋漁業需確保漁獲新鮮,故需要急速冷凍裝置,連帶使船隻體積越變越大。
「急速冷凍所需的冷藏庫要大船才有,使漁業成為資本集中的行業,下一代無法在八斗子生存,促使青年外流。」許焜山點出建港導致青年外流的原因:建造大型船隻需要龐大資金,一般家庭無法支撐,使捕魚工作難以親近。同時,家鄉的捕魚工作難以支撐日常生活,漁村青年只好到外地求職,青年外流便成為常態。
資本集中及海洋資源的縮減,使青年從事漁業的人數下降,也進而影響傳統技藝的留存。杜陳美女強調,目前已經越來越少人學習編製手工漁網,在後繼無人的情況下,過不久將會失傳。海洋資源的遞減,不僅造成從事漁業人數的下降,也連帶使保存傳統技藝的困難度攀升。青年人口外流成為八斗子漁村最為棘手的問題之一。
人口外流後 漁村面臨的最大危機
「假如現在有十艘漁船的船長即將退休,可能只會有一艘漁船被繼承,而其他的只能依靠雇傭外籍移工,繼續出海捕魚。」八斗里里長杜劍秋一句話道出八斗子的無奈和現在面臨的最大難題。
因為昔日的過度捕撈,海洋生態被大大的破壞,進而影響漁獲量,漁民生計受到嚴重衝擊,也讓八斗子的人才不斷外流。杜劍秋說明,受到青年人出走的影響,漁業人才銜接開始出現斷層,人口結構趨向老化。
經基隆市戶政事務所統計,八斗里的居民由2007年的2052名居民,下降至2022年的1600名居民,平均每十五年,人口數減少約450人。杜劍秋也透露,八斗里的居民中,有三百多位的居民超過65歲,約佔總人口數的五分之一。
海洋生態系的破壞,不只導致從事漁業的人數下降,也影響到漁網的需求量。此外,青年人口外流也伴隨著傳統技藝的消逝。杜陳美女表示,以前編漁網的老師傅,有些因為年紀太大了,手腳不靈活或是眼睛看不清楚退休了,有些則早已離開人世。
現在八斗里的漁網主要產自於機器,機器生產漁網的時間較短,並且可以決定網子的形式、密度,價格也較手工漁網低,再加上現在年輕人也不願意繼承編製漁網的工作,多方考量後,最終機器取代人力,手工漁網的產量逐漸下滑。
八斗子漁村正在面臨所有漁村都存在的難題,而如何讓年輕人回鄉就業、如何讓大家再次重視漁村文化,則成為轉型最關鍵的角色。
成立聚落建築群 可吸引青年人口回流?
為促使八斗子漁村的再興,基隆鳥會、八斗社區發展協會等在地民間組織共同合作,計畫向基隆市政府提報三項提案,分別為「指定海豹岩為自然紀念物」、「提報八斗子老街為聚落建築群」及「推動大坪海岸為地方級國家重要濕地」,希望能在維護自然景觀的前提下,發展相關的文創、觀光產業,藉由人潮帶動八斗子當地的青年人口回流。
沈錦豐表示,若三項提案被政府採納,即代表背後有公權力保護,政府可依法編列預算,給予當地實質性的幫助。他進一步舉例,三峽老街、鹿港老街的建立皆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的通過及執行,藉由老街帶動人潮,吸引當地青年人口回流。
八斗子漁村仍保留著過去漁村的原始風貌,包含在地特色建築「咕咾厝」和日治時期留下的紅磚屋,其建築記錄著八斗子島的歷史以及象徵這片土地曾經擁有的豐富沿岸資源。杜劍秋說明,「透過農村再生,把這些老房子整理出來,結合文創產業,就可以吸引年輕人回來。」
「我認為漁村文化是很豐富的,若沒被保留下來會很可惜。」許焜山憑藉著對海洋、漁村的熱忱,竭力傳承並保存八斗子漁村的文化特色。以在地居民的角度出發,希望這片土地經過良善規劃後,能發展成為具有漁村特色風貌的富麗社區,居民在地方自治的過程中,也能對漁村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及了解。
在青年人口不斷外流的情況下,漁村漸漸喪失生產力。如何在這樣的窘境下另闢轉型之路,和時間賽跑,竭力保存正在流失中的漁村文化,為政府及在地居民雙方共同努力的目標。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