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泳竣、林芳綺/採訪報導
運動員長期高壓 心理健康需重視
2021年結束的東京奧運,中華台北拿下2金4銀6銅的佳績,頂著「台灣之光」的光環選手們,乘載著全國人民的期待。無論是舉重女神郭婞淳、球后戴資穎、黃金男雙麟洋配,在競技運動場上奮力一搏的精神,都令人動容。
但隨著奧運熱潮結束,目光的焦點不應該只停留在聚光燈前的選手們,在他們的背後其實有一群默默付出的後勤團隊,也同樣值得國人的掌聲。
運動員長期需要面臨比賽的高壓,運動心理諮詢師(以下簡稱運動心理師)於是成為運動員堅強的後盾,但要走入選手內心世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運動心理師彭涵妮表示,運動心理師主要執行的目標是運用心理學的技巧,來幫助運動員臨場穩定發揮原本訓練的內容。
運動心理師 成就國手的重要推手
對於專業度的要求,除了協會所頒發的證照外,運動心理師本身也需具備運動及輔導的相關經歷,才能夠和教練、選手建立良好的互信基礎。並且要投入大量的心力跟時間為選手做心理訓練,必要時會要到現場觀看比賽,觀察選手的狀態。藉由長時間的陪伴,建立和教練、選手彼此間的信任關係,能夠幫助選手獲得有效的成長。
期待將來體制完善 國手再創佳績
然而事實上有許多的因素影響運動心理師協助選手,在國訓中心內僅有6名運動心理師,僧多粥少的情況下,體育署競技運動組科長周德倫坦言,此問題急需被改善,針對人力強化的計畫內容中,後勤人力將會再增聘大約20到25人,其中包含運動心理師在內。
而在國際賽事奧運等人員配置的限制情形下,針對後勤人員是否能住進選手村,周德倫也解釋,職員的配置是看國家取得比賽資格的選手人數,依規定比例進行分配,不過體育署往年皆有實施配套方案,在選手村附近租用公寓做短期使用,以利無法入住選手村的後勤人員,為有需求的選手提供即時照護。
運動員的青春歲月有限,隨著運動員的心理健康問題逐漸被重視,體育署補足在後勤團隊專業人才空缺的問題後,能夠讓選手們獲得更好的身心照護,無後顧之憂的在國際賽場在賽場上展現自身最佳實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