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卓智傑、江孟紓、呂姵潔/採訪報導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丁透過對全國電視的緊急演講直播,宣布將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行動」,此一行為無疑打破了冷戰後的國際局勢為其帶來嚴重的不安。但其實就在坦克與地面部隊長驅直入烏克蘭的國界之前,俄羅斯的網路攻勢——巨魔工廠(troll factory)早已將戰火從烏俄兩國往全世界各地蔓延,其中包含的訊息與認知作戰正影響著世界態勢。
巨魔工廠是如何組成?假訊息與輿論的操弄團體
巨魔(troll)一詞原先來自於美國網路論壇上的常用詞彙,當說到有人在“trolling”的時候,可以將其解釋為該用戶正在對訊息內容惡意嘲諷,騷擾或激怒其他用戶,以達到自身的滿足和快感。
而巨魔工廠則是更進一步的發展狀態,根據北大西洋安全防禦組織有關巨魔工廠的研究報告指出,巨魔工廠的組成相較於個人更加具有組織性與針對性質,根據特定議題進行操作與誤導,經常透過傳播假新聞以及仇恨言論等方式,造成訊息扭曲或形成特定的意識形態等,來達到組織領導所要求的結果。
國際關係學者吳巨盟指出,新型態網路戰爭分為多種層次,從最早的騷擾訊息再升級為竊取機密資訊,到目前可癱瘓國家資訊傳播能力的控制,比如飛航管制或衛星傳送能力等,已經超越我們過去所認知的普通戰爭型態。吳巨盟以過往美國曾透過網路入侵來癱瘓伊朗核設施為例,強調許多世界大國都可能有相關的資訊操作部門,以影響對手的能力。
早在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期間,俄羅斯的巨魔工廠便早已發揮它的影響力,其中「披薩門事件」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的幕僚長約翰.波斯塔德被駭客用釣魚式電子郵件入侵,除了密碼訊息遭公布於維基解密外,還被一些社群網路的用戶逕自推斷內容是和兒童色情販賣相關的訊息,導致彗星乒乓披薩店多次收到死亡威脅。
從訊息散布到攻擊事件的產生,俄羅斯並未耗費一槍一彈,透過網路傳播的特性,快過於傳統諜報工作的滲透破壞。由此可見,巨魔工廠的操弄不僅試圖改變選舉人的參選資格,更是一種輿論的操弄,透過第三人角色煽動族群間的對立,甚至引起國家內部的騷亂。
民主制度選舉與社群網路亦是巨魔攻擊目標
吳巨盟同時也以近期荷蘭採用數位選舉被干擾一事做為例子。在選舉期間,俄羅斯的網路部隊被指控製造輿論幫助特定的候選人,在選舉的過程中,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選舉正常運作。吳巨盟提到,數位選舉固然有其方便性,但容易遭到駭客攻擊,因此各國不應該僅將傳統媒體視為唯一可能被巨魔工廠或網路部隊操弄的對象。
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盧業中也表示,除了國與國之間會利用假消息去製造恐慌以外,國家內部也是有可能如此操弄,這要看執政者是如何看待這些消息,且中央政府是如何去處理這些假訊息。
社群媒體 自由發聲與言論操控的雙面刃
社群媒體如Facebook也可能被利用來進行輿論操弄,因為社群媒體有能夠將小量的群眾聲量放大化的特性。以烏克蘭戰爭為例,俄羅斯方透過加強放送支持俄烏戰爭的烏克蘭民眾採訪畫面,便可能形成影響效應,導致烏克蘭當地民眾支持兩面極端化的結果。
中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王銘宏指出,最容易受到假訊息影響的是18歲以下以及65歲以上的閱聽眾。此年齡層是正在學習的孩童以及老年人,由於缺乏必要的判斷資訊與知識,容易被特意加工過後的訊息誤導。因此王銘宏認為,重點應該在於如何將正確資訊傳播給民眾。
民族情緒的撕裂 滋養巨魔工廠最佳的養分
其實俄烏當前態勢的惡化並不是一時半刻所造成,舉凡像是2004年的被國際選舉委員會懷疑舞弊而發生的橙色革命或親歐盟示威都是很好的例子。可以看出在抗爭或暴動過程中,資訊的傳播顯得非常重要,更成為駭客與巨魔工廠的首要攻擊目標。盧業中認為,這次的戰爭有很大成分是認知戰。
雙方都試圖在網路戰場上透過資訊媒體,或相關平台在論述中取得優勢 。巨魔工廠是透過網路的演算法,或是擬真機器人試圖在戰爭中混淆視聽,以真假訊息參半的方式透露組織意圖傳達的資訊內容。
舉例來說,新聞媒體在放送新聞的時候可能先以動物、電影等生活新聞等一般通俗性質新聞來取得閱聽眾的信任,降低戒心,並在某個時間點散播假消息,但由於閱聽眾對於該新聞媒體的信任,自然而然便會將其資訊視為「正確新聞」。
面對海量資訊 多方查證是關鍵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鄭宇君提到,媒體應以事實為基礎,要特別註明拍攝時間,地點以及狀況,使文字與影像並存,可以善用網路文字超連結,讓訊息或照片被改用的機會降低。若是僅有純文字且文章的篇幅又偏長,無圖片以及影片的相襯,標題就成了十分重要的存在。除了主標,適時地使用小標題也能幫助閱聽者閱讀必要的資訊。
在眾多資訊量衝擊的狀況下,面對假消息需要多方比對。資訊查證公司總編審葉子揚表示,查證中心在接收到不完整的資訊時,也會提醒民眾要多留意可能是假消息的關鍵字,同時提醒大家收到不確定的消息時要記住「冷靜、確認、查證」三步驟。在分辨事情真偽的時候,多方查證以及選擇接近事實現場的報導 。
現今網路媒體發展迅速且缺乏完整法規監管,更因為有太多轉發、改寫,甚至是捏造,或許根本沒有所謂的「真消息」。鄭宇君提到在資訊大量衝擊的狀態下,民眾也需要訓練,留意資訊的來源,懂得查證事實,不被誇大的文章標題吸引,最好的辦法莫過於自己親身感受、接收資訊。
這次的俄烏戰爭警醒民眾網路戰的存在與重要性,戰爭不單影響著參戰雙方,網際網路的傳播更使得戰爭的範圍廣及世界各地,因此我們更應該去審慎的理解手中的資訊與資料來源,避免在不知不覺之中成為巨魔的其中一員而毫不自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