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議

社群媒體成青少年重心 當心「讚」出心病

記者 李柏翰、王宥家/採訪報導

在網路發達的時代,多數民眾有著使用社群媒體的習慣,其中青少年族群更是社群媒體的主要使用者,深受其影響。隨著社群媒體的普及化,所帶來的負面效應也漸漸顯現。許多年輕人將社群媒體視為生活重心和主要社交方式,容易受其影響,甚至可能引發孤立、憂鬱等不同的心理問題。

根據調查,台灣青少年網路使用時間越長就越容易產生憂鬱。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製圖/王宥家

你對社群媒體有多依賴?

網際網路飛速發展,據Digital Report 2020 統計,台灣網路使用滲透率已達86%,每人平均擁有八個社交帳號,台灣人更是花費近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網路上,對於網路依賴程度相當的高。

世新大學心理系教授劉蓉果表示,社群媒體打破以往社交的空間局限,能夠交流的範圍更廣, 成為當今主流的社交方式之一。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在2019年調查的台灣網路報告更進一步分析,在眾多網路服務應用中,社群網站的使用率達到八成,「Facebook」和「Instagram」為使用率最高的社群軟體,其中12至39 歲青壯年族群,使用率更是遠超其他年齡層。

社群媒體逐漸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人人皆會在上面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心情。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製圖/洪勝鴻

別讓社群媒體操控你的心情

劉蓉果表示,社群媒體上所呈現的往往只是片面的資訊,而非事情的全貌,若接收者對這些片面資訊有錯誤的理解,很容易導致自身的心理狀態產生波動,進而影響到現實生活。

社群媒體上使用者發表的資訊大致分為兩類,分別是正向和負面。正向的發文通常都是精挑細選後的片段,但若接收者出現比較的心態,認為他人的人生都如此精采,和自己真實生活對比的落差感,則會引發逃避現實,沉溺於虛擬網路的情況。而負面的發文,對接收者產生情緒操弄或是情感上的勒索也是常見的情況,容易讓人陷入情緒低谷中。

將時間花費在社群媒體,容易使人產生憂鬱 。攝影/王宥家

若使用者長時間依賴社群媒體,不斷累積這些負面情緒,就容易演變成焦慮、憂鬱等心理問題,因此在使用社群媒體時,要如何維持正確心態,調適好自己的心情,是所有使用者都必須思考的課題。

社群媒體能否取代真實社交

對於社群媒體的重度使用者,劉蓉果建議,首先必須要確立主控權,認知「自我」才是使用社群媒體的決定者,而不是被其所控制。可以從關掉社群媒體通知、規畫限制使用時間開始做起。臨床心理師張艾如也表示,應秉持著守護與關愛的精神,去陪伴身邊深陷網路成癮的人。

劉蓉果表示民眾在使用社群媒體時,應該建立主控權。攝影/王宥家

劉蓉果補充,人體會分泌一種名為催產素的激素,會使人感到平靜祥和,而這種激素分泌的契機,往往是在與人進行互動連結時,無論是眼神的接觸、肢體的觸碰,對於焦慮或憂鬱的緩解是最為有效的,這也是社群媒體上的互動所無法取代。

「社群媒體」如何讓人上癮?

台灣人平均有八個社群媒體帳戶,許多人一打開社群媒體,時間便不知不覺的流逝,究竟它有何魅力,讓人如此沉溺其中?

現在就連學齡前的孩童也都已經對使用手機感到習以為常。攝影/王宥家

劉蓉果解釋,社群媒體的重度使用者以青少年族群為多數,青少年處於尋求認同和自我價值的階段,而媒體平台的便利性,提供他們一個能快速獲得認同的管道,更加深青少年對於社群媒體的依賴程度。

在現今社會社群媒體已成為青少年的生活重心。攝影/王宥家

除此之外,社群媒體的按讚機制,也是讓人上癮的關鍵之一。按讚機制和大腦的獎賞機制息息相關,大腦的獎賞機制在人獲得滿足時,會分泌多巴胺,促使身體重複去做這件事情。而按讚機制,透過讓使用者滿足,觸發大腦獎賞機制,進而讓人持續不斷的使用社群媒體,如同上癮一般。

民眾怎麼看「數位社交」?

社群媒體的普及,打破了空間與時間的局限,有別於以往面對面的社交,社群媒體提供更快速的交流機會,對於社交方式的轉變,民眾有著什麼樣的看法?

上班族劉書偉說:「使用社群媒體時候,情緒常常會被影響,看到別人過得光鮮亮麗時,想到自己忙碌的生活,總會產生一種比較心態,羨慕別人的生活,但我也會想,真的大家都過得這麼好嗎?」

劉書偉認為社群媒體總給他一種不真實的感覺,並表示比較喜歡傳統面對面的交流,能夠當面感受對方的情緒,對方也能接收到自己表達的情感。

除了使用社群媒體社交,也可以嘗試和朋友實際到外面進行面對面的社交。攝影/王宥家

自認為社群媒體重度使用者的大學生張立安表示,由於自己比較內向,更傾向於使用社交媒體與人交流,透過朋友發文來了解其生活,也能夠留言表達自己的情感,維持社交連結,比起與人面對面社交,透過社群媒體交流的安全感對自己來說更加合適。

每個人不同的個性和生活習慣,都會影響著社交方式的選擇,如何在現實和虛擬中取得平衡,找到屬於最適合自己的社交方式,是生活在網路時代的我們,必須思考的課題。

 

延伸閱讀:

「機」不可失 小心焦慮找上門

數位排毒!暫時放下手機 對抗低電量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