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詩婷/採訪報導
手工玻璃在在生活四處可見,不論是室內裝潢或是家用門窗,都與玻璃息息相關,玻璃相較於其他材料,不僅更美觀,也較容易裝卸。年僅26歲的劉哲瑋,在大學剛畢業的年紀選擇投入玻璃師傅的行列,為該項傳統產業注入新血。
成為生力軍 為傳統工藝注入新血
劉哲瑋表示,當初會跟著玻璃師傅學習也算是誤打誤撞,高中畢業後,剛出社會懵懵懂懂,因為朋友介紹所以才試試看,沒想到就這樣做了六年。
「也不是說這行有什麼魅力所在,每天做重複的事哪有不無趣的,何況我們這麼需要體力的工作,但會一直堅持下去是因為責任感吧!」劉哲瑋說,每當接到一個新的案子,看著客戶為了自己的新裝潢那種迫切的心情,就會希望他做出來的東西可以讓人感到幸福、滿意。
生產力下降 年輕人才出走
「能坐辦公室吹冷氣,哪會想做勞力活。」劉哲瑋說,連他剛踏入社會,都想做簡單輕鬆的工作,遑論現在剛出社會的新鮮人。這也正是傳統產業皆會面臨到的問題。他說,曾經有幾個男孩跟著他做一週就不做了,公司及師傅們都感到非常無奈,但又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公司一直沒有足夠的人力,對於公司及老師傅們都是一大困擾。師傅們其實希望想嘗試的新人們,應該去了解實務並沒有他們想的這麼艱辛,只是在剛起步的階段,需要學習的東西比較多。
劉哲瑋提及,他曾經的指導老師說過:「我覺得醫生還比我們辛苦,時常輪班,學的東西還要在大學苦讀七年,我沒唸什麼書,都可以常常準時下班。」雖然該行業是非常渴求新人的加入,但不代表這個產業沒有新血加入。在同行間,很多都是子承父業,有玻璃師傅第二代人甚至將這個產業做得規模更大、更好。
玻璃裝置過程繁複 不容出錯
手工玻璃大多應用在室內設計,無論是櫥櫃、門窗、隔間門以及展示櫃的安裝都在玻璃師傅們的業務範圍內。「雖然不必自己裁切,但搬運過程確實很累,現在的社會新鮮人應該不會想嘗試。」劉哲瑋坦言,剛踏入這行確實會因為太過辛苦而想過放棄,但他憑藉著肯吃苦、想要把一件事做到好的個性,在入行五年後就出師,可以獨當一面做一件案子。
劉哲瑋提到,製作家庭常用的滑門算是簡單的工程,「平常更大的case可能會更麻煩。」雖然安裝一個玻璃門耗時不會太長,從最開始的量測軌道、安裝五金零件、掛門、填補矽利康,看似簡單的幾個步驟,處處都不能出錯,一旦過程有誤,很有可能要全部重來,甚至是要賠償客戶損失。此外,設計師在設計圖上的製作與實際多少有點落差,像是設計圖不會說明滑門只能單向固定,若上下都固定其實是會卡住,而顧客對此可能會不解,需要師傅多加溝通及解釋。
「還記得我剛入行的時後,有一次在施工不小心把客戶的地板鑽壞,被客戶罵得很兇,也賠了不少錢,那是我在工作上最挫折的一次。」劉哲瑋無奈地說,客戶在洽談的時候通常是對承包商,承包商再往下跟公司溝通,最後才是由公司跟師傅交接,過程中許多時候不能獲悉客戶最原始的需求,做得客戶不滿意或是出錯了也只能由自己賠償,也有不少新人因此加入後沒多久就離職了。
傳統產業逐漸流失 師傅盼工藝傳承
科技發達使得大多數產業面臨人力縮減的問題,但傳統手工藝是透過長時間的知識及經驗累積,雖然機器可以精準的量測所有數值,但機器沒辦法與人溝通,不能做出即時的反應,這也是傳統產業的價值所在。
「你說機器能代替我們嗎?我覺得沒辦法。但我們確實是透過科技獲得不少方便,以前老師傅們只能實地勘察後進行安裝,但現在我們可以藉由科技網路,看著設計圖。應該說結合新科技會很方便,但所謂的價值只有人才能夠傳承。」劉哲瑋認為,機器沒辦法做到與人之間的溝通,傳統產業就無法替代,他們的專業技巧是獨一無二的,畢竟機器沒辦法即時因應各種地形上的考量,房子仍倚賴手工蓋成,科技並不能取代所有;但結合科技,會讓產業價值更突出。
傳統技藝類型的工作的確不是多數人的就業首選,不僅僅是學習過程繁複,現代人也傾向於不用付出大量勞力的工作。人口流失也是傳統技藝共同面臨的問題。根據新北市勞工局的110年第三季就業市場分析報告,技藝有關人員的求職比例只比農、林、漁、牧生產人員高;相較於其他產業,求職人數低了不少。
劉哲瑋希望大眾能深入了解他們的工作的不可替代性,裝潢的需求一直都有,只是需求的多寡而已,也不必擔心技藝消失的問題,只要有人願意學習願意加入,他也會毫不保留的傳授工作經驗給新人。
傳統技藝是透過人所累積傳遞的知識,也是民生所需。有些行業因為科技逐漸被替代,但依然存在的傳統技藝仍有不少,結合科技的發展融合傳統技藝,更能體現傳統技藝的不可替代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