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簡佳伃、王祉茜、黃憶欣/採訪報導
「三星製造未來假日學校」是由宜蘭縣三星國中校長張煇志,以及其教育界好友所創立的學習場域,主要針對弱勢和中輟的學生提供課後輔導、技職訓練及生活上的幫助,希望能協助學生找到人生志向。同為未來假日學校照顧範圍內的崙埤部落,在當地教會牧師娘陳心儀及未來假日學校的推動下,在部落教會中開設夜光課輔班,讓部落中弱勢的學生,也有課後學習的機會。
從無到有 締造教育新視野
張煇志是土生土長的宜蘭人,原本就讀藥學系的他,在因緣際會下在研究所期間接觸到教育學程,不禁開始重新思考畢業後的出路。「藥師就是在藥局裡面而已,很少看到人,而我喜歡做跟人互動的工作」,張煇志說。於是他畢業後毅然決然地放棄藥師工作,並投身教育界。
張煇志提到,他過去曾在蘇澳國中擔任校長六年,後來到三星國中後發現,三星鄉是宜蘭最弱勢的一個學區,有些學生在下課後容易有行為上的偏差,像是拒學、中輟等狀況。
「想為家鄉啟動不一樣的教育。」抱持著這樣的想法,張煇志與幾位三星的朋友將想法具體化,在2021年8月正式成立「台灣三星製造未來假日學校促進會」(以下簡稱「未來假日學校」)。他表示,希望能將未來假日學校登記為正式學校,提供適性教育,依照學生的個人興趣安排客製化的課程,而非像傳統學校一樣,僅重視學科面。
未來假日學校的前身為閒置的三星鄉舊楓林派出所,張煇志與團隊將空間改造成學習場域,平時學生可以讀書寫作業,課程需要時又能變身成烹飪教室,雖然空間不大卻非常溫馨。
看見孩子的需要 提供適性輔導
未來假日學校主要照顧三種對象,包括宜蘭縣的弱勢學生、中輟學生及對創業有興趣的青少年。張煇志表示,弱勢學生的家庭環境較艱難,因此假日學校提供課後輔導,讓學生在放學後能有一個專屬的空間完成作業,同時也會準備晚餐。
關於中輟生的部分,張煇志解釋,中輟生的樣態有很多,有些是不願意上學,有些是家庭因素導致沒辦法到學校,因此假日學校便依照個人興趣提供客製化的課程,幫助他們找到未來方向。
另外對於創業有興趣的青少年,張煇志以「創業學」為核心,教導學生跳脫既有的思考框架,發想更多的可能性,並將宜蘭大學免費提供的教室作為創業基地,課程推出後也吸引非常多學生來報名。張煇志表示,創業課程會收取材料費,而中輟及弱勢學生所參加的課程都是免收費,目的是幫助有困難的孩子們找到未來志向。
未來假日學校現任校長洪憶如提到,未來假日學校提供中輟生、弱勢生、想創業的青少年和樂齡長者多樣化的學程。洪憶如希望藉由多元的課程,讓青少年與老年人,都能找到生活熱忱。
未來假日學校監事林儷陵則說明,在聘請不同課程的老師時,多半會找曾有相同境遇的「過來人」,像是學生時期也曾中輟的老師,因為擁有相關經歷的老師更能將心比心地理解並幫助這些學生。
「希望未來假日學校的小朋友能有自己的想法,且馬上有做法,為自己的未來做打算。」張煇志期許學生能夠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積極為人生做規劃,並具備高效的執行力。
夜光課輔 教會變身英文教室
未來假日學校所開設的夜光課輔,最初以閒置的派出所改造成的教室作為第一個據點,針對弱勢學生提供課後輔導。後來張煇志發現,弱勢學生有部分居住在較偏遠的部落,所以決定分別於大同鄉的寒溪部落及崙埤部落設立課輔班,讓部落中有需要的學生也能參與課程。
崙埤部落位於宜蘭縣大同鄉的泰雅族部落,同時也是未來假日學校所照顧的範圍,以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崙埤教會(以下簡稱崙埤教會)作為就近上課的教室,提供部落中國小的學童每週一天的英文輔導。
「本來預計只收15個學生,目前學生人數已暴增至20多位。」崙埤部落教會牧師娘陳心儀是崙埤英文課輔班的主要推手,她發現部落的孩子普遍英文程度較差,剛好未來假日學校也有在部落開設課輔的想法,因此與學校合作,讓部落的國小生在週三晚上至教會參與兩個小時的英文輔導。「孩子的家長都非常開心能有課輔班,還希望我能加開時段」,陳心儀開心地說。
「我只是純粹地想幫助我的部落。」陳心儀抱持這樣的心態回到家鄉,看見部落孩子在學科方面的不足,盡己所能試圖滿足這些孩子學習上的需求,同時她也希望以後能提供鄉里更多的學習資源。
當弱勢生的避風港 做中輟生的伯樂
「在三星國中300位左右的學生當中,有三分之一是原住民,77%是弱勢學生,單親的占將近二分之一。」張煇志坦言,學生很多來自脆弱家庭,使他們常無法規律到校,且生活上較為散漫,因此希望未來假日學校能在他們迷失的時候,及時拉回,做他們的避風港及伯樂。
夜光課輔班的學生小美(化名)一家三口住在只有一間房間及廁所的小屋裡,廁所沒有門遮擋,在洗澡時只能將爸爸和哥哥趕出去,洗好再叫他們進來。張煇志表示,這種類型的學生是弱勢學生中家庭環境最艱難的,在家裡沒有辦法好好讀書,也缺乏家庭的陪伴,因此希望未來假日學校能成為他們的第二個家。小美說:「家裡平常都沒有人在,放學後到課輔班有老師和同學的陪伴」,讓她感到很開心。
中輟學生小齊(化名)表示,從輔導老師口中得知可以請公假參加烘焙課,對廚藝本就有興趣的他便想嘗試看看,在過程中小齊更加確信自己對烘焙的喜愛。烹飪老師吳世能說:「他對這部分有興趣,甚至比一般的孩子更認真。」明年要考高中的小齊,第一志願也決定要填報餐飲相關的科系,以成為一位麵包師傅作為努力的方向。
張煇志提到,有些中輟生回到校園後,也可能因為外在因素而再度踏上中輟的路。中輟生小鄭(化名)父親的工作是開著貨車在全台各處販售西瓜,平時小鄭是父親的助手,無法到校學習。張煇志號召網友幫忙小鄭父親販賣西瓜,獲得熱情響應,將1200顆西瓜全數售罄,也順利幫助他重回校園。
儘管小鄭回歸校園後已漸漸適應,但隨著寒假的到來,他又當起父親的助手,到了新學期開學也不見小鄭的身影,直到現在國中畢業依舊如此。
「或許無法幫忙一輩子,但能幫一陣子,讓學生在那段時間沒有學壞,我覺得是件很重要的事。」張煇志表示自己總是用正面的態度看待每一次挫折,如同他的人生理念──挫折只是過程,當挫折慣了,就會懂得如何戰勝它。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社會安全網 |
多元技藝班 陪伴學生探索未來
未來假日學校不僅為弱勢生和中輟生安排專屬課程,同時也依照課程內容劃分出六大學院,分別為未來學院、跑得(powder)學院、衣學院、記憶學院、土地學院,以及機器人學院。授課對象包含15歲以下的學生和55歲以上的樂齡長者,希望藉由客製化的課程讓長輩多出門走走,也幫學生找到生活志向。
未來學院是所有學院中涵括最多項目的一環,包含青少年創業學、夜光課輔、國際青少年志工團,以及觀光導遊實作班等課程。「只要是跟學生的未來職業相關的項目,都歸類在未來學院裡」,未來假日學校校長洪憶如說道。
其中最特別的是國際志工團,學校會帶著學生到不同地區舉辦營隊,而學生就要負責策劃課程內容與行程安排。像是2021年1月就曾前往澎湖白沙國中舉辦科學與科技營,以假日學校的學生作為指導老師,讓白沙國中的學生體驗各式的科學課程,同年齡層的學生們相互交流,一同成長。
跑得學院以麵粉(powder)的諧音取名,顧名思義就是和烘焙及烹飪相關的課程,像是蛋黃酥、生吐司、披薩等美食,學生都有實際製作過。學院更推出學生實習餐廳,販售手作食物,也教導他們如何經營一家店面;衣學院則是和服裝設計、美容美髮有關的課程,教導學生如何化出適合自己的妝容,也會安排到髮廊實際操作剪髮、按摩和洗頭,老師的講課搭配學生上手實做,能使學習效果加倍。
記憶學院是為55歲以上的樂齡長者所設計,包含生活英文和烘焙等課程,為的就是鼓勵長輩出門走走,既能認識新朋友也能活動身體。「不管一個小孩子是乖還是皮,有大人陪伴,他的心理狀態會比較穩定。」張煇志表示,通常長輩都喜歡看孫子,而小孩子有大人陪伴也會較聽話,所以平常樂齡長者的活動都會安排學生一同參加,祖孫輩之間相互陪伴,對於長輩和孩子來說,都會產生好的影響。
土地學院是和自然生態相關的課程,在未來假日學校後方有一塊地,是村長免費提供給學校使用,假日會安排學生來耕作,親身體驗農夫的生活,學習與大自然和平共處。而機器人學院則是和積木有關,鼓勵學生用簡單的積木來發揮個人創意,做出獨一無二的創作。
「教一般學校不會教的,做一般學校不能做的。」這是張煇志的創校理念,以六大學院建立一所學校的架構,並將社會福利、青少年照顧和創新教育等方面納入這所學校的服務範疇,期盼能幫助宜蘭在地學生探索興趣,釐清自己的人生方向並規劃未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