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江采蓁、蔡佳妮/採訪報導
沒有桐花的桐花祭 主打食農教育與認識在地文化
每年4、5月交際之時油桐花便漫山遍野開的茂盛,油桐生長在嘉義以北的丘陵地,尤其以新竹、苗栗臨山一帶為多,也因此作為客家族群早年重要經濟作物的油桐,自2002年客委會舉辦「客家桐花祭」歷經19年以來,也讓不少民眾提起桐花就想到客家文化。
客家族群為台灣族裔中占比第二大族群,達450萬人以上,而今年也是桃園市楊梅區的員本社區首度參與客家桐花祭的舉辦。原先根據客委會歷年桐花祭活動計畫補助辦法中提到,申請桐花祭補助補助之活動必須要鄰近桐花,活動內容也要概括賞桐祕境等,限制居多。
但今年桃園區主動放寬限制,讓願意主打實施食農教育推廣的幾個區(楊梅區楊梅休閒農業區、康莊休閒農業區、大溪花海農場等)也有機會共襄盛舉,帶領大家認識土地環境以及傳統食材。今年4月因桃園地區疫情緊張,主辦單位當天即嚴格執行防疫措施,舉凡實聯制、量測體溫、消毒等皆不馬虎。
桃園市楊梅區是桃園地區最大的客家聚落之一,客家族裔占全區人口七成以上,員本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黃美華表示,今年因為申請條件的放寬,也讓富岡社區得以有機會申請舉辦桐花祭活動,而他們也響應客家文化搭配食農教育,結合米食的手作DIY也讓民眾寓教於樂。
在活動中也可見到對於客語的傳承,會從家庭教育開始帶著小朋友學習,以及桐花相關活動結束後走訪客家庄的鐵馬行,讓民眾可以透過導覽,更加了解地方的歷史脈絡與文化。
客家與桐花的連結 被人為建構的新傳統
近年「客家」與「桐花」之間的意象如何被連結與建構,在網路上常被延伸討論。油桐花其實是中國長江一帶的外來種,有些人認為以台灣本土文化而言,不具有代表性,早年曾傳出有地區為發展桐花季觀光,大肆在丘陵地種植桐花,擠壓本土植物生存空間。
客家桐花季的意象與兩者間的連結的確是透過客委會從客家族裔的生活經驗進行創造,舉辦桐花季的初衷除帶動客庄觀光發展也是為了讓民眾有機會能更加去了解客家文化的意涵。
對此,客委會藝文傳播處文化藝術科科長彭玉廷認為,客家桐花祭傳續客家族群祭拜山神的虔誠儀式,透過儀式跟土地的連結,表達對山林大地的感恩跟崇敬,也希望喚起客家子弟再造鄉土跟人文的省思。
身著具有桐花特色服飾的表演者。攝影/江采蓁
疫情延燒 桐花祭活動延期或取消
5月起因疫情持續延燒、許多縣市政府接下來的桐花祭也都相繼取消、延期,如桃園市政府便公告5月的桐花祭活動全數取消,苗栗縣政府則是表示活動會擇期再公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