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柏翰、王宥家/採訪報導
「音樂」是許多人追尋的夢想,但在台灣從事音樂行業並不容易,艱難的生存環境,讓許多追夢人不得已放棄夢想,台灣多數父母也不樂見孩子投入音樂產業,認為其缺乏穩定和未來性。在層層阻礙下,仍有人懷抱著熱情堅持下來,努力追尋著自己的音樂夢。
樂團難經營 找出特色為首要
杰克音樂負責人,同時也是達摩樂隊鼓手杰克表示,自己的音樂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從小開始,家裡就不斷灌輸玩音樂不會賺錢的觀念,但當同年齡的朋友都在打球玩樂時,他依然選擇玩音樂。
然而隨著年齡增長,生活逼得杰克更加現實。玩樂團不同於一般的工作,沒有任何的底薪,一旦樂團沒有演出,沒有任何作品,就不會有收入,收入的不穩定就是首要的難題。
此外,一個樂團的成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得確認團員抱持著相同的心態,不論是想紅,還是單純想推廣音樂或是興趣等,當團員的理念契合時,才能討論發展,擬定未來的方向,樂團是否具有創意或獨特性的特色,也都要納入考量。
夢想與生活的平衡
困難重重的生存環境,造成只有少數頂尖的樂團才具有真正穩定的收入,多數的樂團最終只能向現實妥協,慢慢將音樂夢給打碎,伴隨著家庭觀念的拉扯和同儕的影響,讓追尋音樂夢的人停下了腳步。艱辛的音樂道路堅持下來的樂團不多,唯有持之以恆,方有機會成功。
杰克認為在台灣發展音樂事業依然相對困難,收入的不穩定,導致樂團和音樂人需要另外有工作才能支撐生活開銷。以自身為例,為了堅持音樂夢,他同時在教音樂賺取生活費,追尋夢想的同時也必須兼顧生活。
台灣樂團發展新契機
駐唱歌手陳宇豐表示,近年來台灣的音樂環境漸漸在改善,越來越多的大學、高中開辦音樂祭,一年甚至能舉辦超過一百場音樂祭,為台灣的樂團提供更多的機會和舞台。
杰克分析,台灣目前有大約有400多個樂團,希望更多的機會能激發出更好的作品。如人氣水漲船高的美秀集團,他們將台灣本土元素融入搖滾樂中,展現出獨特的台灣風格,就是本土樂團很好的發展範例。
紙片人樂團吉他手陳易塘補充,現今主流音樂圈慢慢的朝樂團發展,越來越多的聽眾關注不同的樂團,但仍然以抒情和流行曲風的樂團為主。其他像是龐克或是金屬獨立樂團等等,都還在等待更多聽眾去發掘,音樂祭舞台就很好的機會提供不同類型的樂團和聽眾交流。
杰克表示,近期由於疫情的影響,國外的樂團無法進國內表演,這也成為本土樂團一次很好的發展契機,演出機會的增加,表演費用的提高,無疑是對台灣樂團環境注入一劑強心針。
夢想和現實的妥協
樂團的生存並不容易,許多曾懷抱音樂夢的人,迫於現實生活的壓力放棄音樂,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
曾在高中時擔任熱音社主唱的潘俊宇,把樂團從興趣轉換到工作上遭遇難題。潘俊宇表示,在表演中認知到自己的不足,不論是音準還是表演的感染力,他自認無法以此為生,再加上和團員之間磨合的問題,讓他最終選擇放棄音樂進入大學讀書。
前樂團成員的游亦明也曾想把樂團作為自己的維生工具,但不穩定的收入,加上維持一個樂團所需耗費的資源,不論是樂器的保養,時間上的付出,都漸漸將他壓得喘不過氣來,曾經充滿熱情的興趣成為偌大的壓力,讓他退出樂團選擇投入餐飲業。
在明星樂團光鮮亮麗的背後,大家往往忽略一個樂團生存有多不容易,也都忘記了有多少曾懷有音樂夢的人,在逐夢的道路上被迫停下腳步。
歌曲數位化 衝擊音樂產業?
隨著時代的進步,歌曲的保存從以往的黑膠唱片到卡帶、CD,一路發展至今天數位化的串流平台,只需網路,就能聽到所有你所喜愛的歌曲,這樣的改變,究竟帶給音樂產業什麼樣的衝擊?
杰克認為,歌曲的數位化為音樂產業帶來正向的影響,歌曲的流傳以往可能會受到區域的限制,如今歌曲全面數位化,更多來自不同文化圈的歌曲可以透過網路交流,甚至爆紅在世界流傳。
過往一張專輯的製作,除了音樂本身,還包含實體CD的製作費用和專輯外觀的美工設計,歌曲數位化擺脫了製作實體唱片的成本,音樂產業的結構也大大的改變。音樂公司製作唱片的效用已經變成為收藏或紀念性質,歌曲的銷售則大部分轉為透過串流平台收取費用。
因此對於年輕一代的音樂人來說,現在有可能一夕之間就在網路上爆紅,要經營自己的音樂品牌不見得像以往需要通過音樂公司,自己的音樂也更有可能被國外的樂迷聽到,即便追尋音樂夢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這個產業上的轉變或許會讓新一代的音樂人更有機會得到關注與知名度,也讓他們在追求音樂的路上有更多築夢踏實的資本。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