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鳳玲、丁予岑/採訪報導
社會企業「衣服圖書館」於2017年成立,從台灣大學(以下簡稱台大)女生宿舍的實體共享衣櫃出發,提倡衣服「以換代買」,藉此探究衣服浪費的議題,並試圖用自己的行動力改變社會。創辦人洪于捷認為,如果大家穿不到那麼多衣服,交給下一個喜歡它的人也許是個好方法。
衣服圖書館 從衣櫃開始的微革命
為探討衣服浪費的議題,當時就讀台大社會系的洪于捷藉由大學同學帶來的啟發,產生衣服圖書館概念的雛形。她談到,大學室友很喜歡買衣服,甚至買過同件卻毫無印象,便將多的衣物送她,讓洪于捷大學時期鮮少購買新衣。這讓洪于捷產生一個想法:「如果大家穿不到那麼多衣服,交給下一個喜歡它的人呢?」因此,倡議以換代買的社會企業「衣服圖書館」正式誕生。
共享衣櫃 交換你我「衣」事
2017年,第一個實體共享衣櫃於台大女宿出現,大家可將不要的舊衣放入,也能拿走喜歡的衣服,為了避免衣櫃淪為舊衣回收箱,每件衣服都得附上它的小故事,讓共享衣櫃就像圖書館的書架,典藏每件衣服獨一無二的回憶。
她認為做社會企業這三年多來,最有趣的地方,就是能對關心的議題實際產生改變,也可以看見前主人與這件衣服,不只是購買,還有他穿這件衣服所產生的連結。
實體共享衣櫃遇困境 開發APP解決
儘管經營衣服圖書館的過程中發生許多有趣的事情,但仍有面臨挫折的時候。校內衣櫃常在學期結束時收納量不足,成為舊衣回收箱,為了改善,她們針對新增的衣服拍照、宣傳,期初舉行換衣活動,期末提前收衣,也在社群網站招募站長,協助管理衣櫃。
曾擔任共享衣櫃站長的謝佳芸表示,衣櫃曾因為衣物過重被壓壞,希望大家在整理衣物時,能衡量數量以及當下的季節,才能造就更好的交換空間。
另外,衣服圖書館的夥伴還曾試圖將共享衣櫃擴展至外校,但接洽宿舍並不簡單,因為每間學校的宿舍有不同問題要應對,例如:宿舍委員會解散、外校管理團隊畢業等。由於實體共享衣櫃管理、擴點不易,衣服圖書館轉為開發APP,線上平台可突破空間限制,也讓更多人能夠實際操作「以換代買」的概念。
結合線上與線下 開發新商業模式
目前衣服圖書館APP已於今年八月上架,在缺乏行銷宣傳的情況下,仍突破千人下載。在APP中,賣家拍照上傳不需要的衣服,賣出的衣服由平台轉成代幣作為回饋,其代幣不但能兌換喜歡的衣服,還能購買其他社會企業合作的產品,該平台除了能使用代幣消費,使用者也可直接用現金購買衣服。
洪于捷談到,在創立初期,他們發現很多東西需要重新學習,如財務模型、行銷、APP的功能開發等,因此必須找到能夠合作的組織,拓展更多商業方向的可能性。她說,幸虧其他優秀的夥伴、實習生陸續加入,以及對外資源的協助,衣服圖書館逐一克服問題,漸漸步上軌道。
2014年為台灣的「社企元年」,許多和衣服圖書館一樣,試圖解決社會問題的新創團隊紛紛出現。洪于捷認為,要讓社會企業成長,除了政府的幫助和民眾的支持,也需要大企業支持社會企業所提出的想法,才能讓社會企業發揮最大作用。
二手衣流通模式 機構捐贈與二手市集
傳統民眾處理二手衣的方式大多為「捐贈至機構單位」或「自行轉賣」兩大類,前者是經由機構負責整理,配送至國內外弱勢家庭,或捐贈給需要的人,後者則是隨著二手市集的興起,許多人會自行以較低廉的價格二次轉售,吸引接受買賣二手衣物的民眾,也為舊衣打開交易市場。
位於台北市松山區的伊甸基金會舊衣回收處,專門收取民眾不需要的二手衣,伊甸舊衣處理專員賴朝乾表示:「二手衣回收專案已耕耘十多年,來義賣場消費的民眾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對於二手衣的來源,賴朝乾指出:「目前基金會一個月收到三萬多件的二手衣物,主要來源為民眾、廠商捐贈,以及自行到舊衣回收廠收取衣物。」他表示近期捐贈二手衣的民眾也比往年成長許多。
伊甸基金會舊衣回收以贈與國內外的弱勢家庭為主,少部分進行愛心義賣,賴朝乾說明,「二手衣物送往弱勢家庭比例約六到七成,義賣部分則是三成,所得由基金會統籌,幫助更多弱勢家庭。」
另一方面,近年二手市集興起,市集內各種物美價廉的舊衣供民眾挑選,在天母市集擺攤的李小姐表示,初次接觸二手市集為2020年5月,她將穿不到的衣物,拿到二手市集販售。她指出,二手衣與新衣相比,較難被民眾接受,原因大多是衣物尺寸不齊全、且每個人喜歡的款式不同,但她也認為現在民眾對於買賣二手衣的接受度已提升,只要衣物外觀保持良好,仍有許多人前來尋寶。
雖然衣服圖書館與傳統二手衣處理方式有些許差異,但兩者皆用自己的方式回饋社會,也使人們對於舊衣回收再利用的意識抬頭。
結合社會資源 解決社會企業困境
2018年8月,行政院實施「社會創新行動方案」,從扶植社會企業轉為加強社會創新系統,將社會企業、社會創新的概念融合,用創新的方式改善台灣社會環境。社會企業看似充滿願景,但實現理想的背後,充斥各種困境,例如資金缺乏、產品觸及層小,需要由政府、企業、民眾三方支持,社會企業才能有好的發展。
對於資金缺乏的問題,洪于捷表示,衣服圖書館初期透過政府相關補助、比賽獎金來建立品牌,等衣服圖書館的服務穩定後,再向群眾募集資金。針對目前政府提供的相關補助,輔仁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張詠晴持正面評價,她認為,補助推動的還不錯,各地方政府也相當支持社會企業,並舉辦相關宣傳活動。
社會企業為了讓社會公益與收支平衡,產品價格往往高於市面上同類型產品,如何兼顧品牌理念、提升商品價值及創新與吸引民眾購買,張詠晴認為社會企業不能只依賴關注議題的人,關鍵在於讓不同年紀的民眾和從不關心的人,都開始支持社會企業才厲害。
她也建議,社會企業可和大企業合作,藉由大企業的推廣,使產品不再侷限於特定族群。 張詠晴引述知名環保倡議家安娜·拉普(Anna Lappé)所說,「我們每一次的消費,都在為我們想要的世界投下一票」,社會企業發展至今,民眾對於社會企業認知度提升,根據「2020社會創新大調查」顯示,曾聽過「社會企業」名詞的民眾來到33.6%,自2015年至今大幅進步,表示社會企業發展至今,民眾對於社會企業認知度有提升。
張詠晴呼籲,要讓社會企業永續發展,關鍵在於民眾必須支持社會企業,另外,她也強調每個社會企業都有待改善的問題,需要創新的改變,了解整體環境才能重新定位,也需避免過度理想化。社會企業雖然在起步過程面臨重重困難,但藉由各界的努力,將迎來不一樣的新創未來,並持續成長茁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