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昀/採訪報導
「從建物與自然的互動,想像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與土地之間的連結,以及他們過去生活的樣貌,它代表的歷史價值,是一種基隆人的歸屬。」高瑗蔆輕描淡寫,卻能夠從眼神中感受到真摯的情感。
斑駁的紅磚長滿艷綠的青苔,老樹根盤纏交錯破碎的屋瓦,泥牆上多邊形的閩南雕塑,掉漆的京都格子日式窗戶,這裡是基隆市七堵區明德國中的舊宿舍「明德山莊」。60多年前是提供給教師們居住的眷村聚落,隨著時光冉冉,曾經喧鬧吵雜的校舍,如今只剩六戶人家居住。
老屋雜草叢生樹根盤據,形同廢墟。然而,看似廢墟的外貌,其中正有一股在地青年對土地認同的價值,在其中慢慢萌芽。
校舍使用權爭議不斷 山莊學院恐消失
「明德山莊學院」如今成立已三年,透過連結土地、人與翻轉教育的概念,以不破壞山莊的方式舉辦各類教育課程。舉辦螢火蟲音樂晚會、借用天然豐富的生態系介紹樹木的奧秘、從山莊建築歷史的背後導覽50年代的基隆人生活型態等,學院透過這些教育活動推廣七堵在地人文史蹟,讓七堵的魅力逐漸被更多的基隆人知道。
然而,山莊學院的創立過程卻面臨許多困境與衝突。明德國中校方因規畫考量,計畫拆除部分舊校舍,明德山莊學院創辦人高瑗蔆為了保存山莊歷史建物不受破壞,在2017年向基隆市文化局文資處提出明德山莊為文化資產,並通過文化局決議列為暫定古蹟至2020年,使山莊暫時不會遭受拆除,且未來將持續列冊追蹤。
今年暫定古蹟年效已到 ,校舍的使用權,再次受到明德國中校方的反對。校方主張,校舍使用權屬於校方,而學院未向校方申請借用程序便辦理各類收費活動。更於今年2月對居住在山莊中的居民提出法律訴訟,司法單位一審判決認定居民確實屬非法占有校舍,應將校舍使用權歸還給校方,此訴訟目前正上訴二審。山莊居民的遷離,也意味著明德山莊學院的教育課程將中止在歸還校舍使用權的那天。
居民馬湘娣回憶,自己從18歲嫁到七堵便與丈夫搬進明德山莊居住。「當時的人都很單純,大家生活緊密充滿人情,還記得我們都光著腳,在泥巴上跑來跑去,互相串門子,去別人家蹭飯。」
面對一審訴訟結果,她表示,如果司法二審的審判是居民必須遷離,那就只能照著程序走,雖然這裡是她青春滿滿的回憶,遷離是百般不捨。
從零開始 與自然共存的山莊教育之路
創辦人高瑗蔆出生於七堵,對家鄉土地有著強烈情感連結,看著許多朋友離開基隆到大都市生活,她感到十分可惜。她認為基隆人應該對自己的土地有一份認同,愛著自己的城市,就像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一樣,所以一直希望能為家鄉做些什麼。
剛好那時明德舊宿舍群面臨保存危機,她認為古老的舊宿舍背後代表前人的生活足跡,如今與自然共生的宿舍更象徵世代間的傳承,應該被保存且加以善用。沒有任何文史保存經歷的高瑗蔆便找上基隆畫家王傑,在他的協助下,投入明德山莊的復甦,期望重新喚起這塊土地上的人對於土地的歸屬感。
山莊不會消失 認同將傳承下去
「山莊就像一本教科書,從中可以學習到很多,怎麼讀也讀不完。」面臨未來將無法繼續辦理山莊學院的課程,高瑗蔆無奈卻也樂觀,她認為現在能做的就是辦理好接下來每一次的活動。「山莊這麼廢棄的狀態,都可以找到這麼多課程去應用,那未來如果我們真的有資格跟能力,一定可以讓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更加踏實。」同時她也積極聯絡台灣人權促進會,安排居民們未來要面臨的居住問題。
高瑗蔆對山莊的看法:
|
不論山莊未來是保留還是拆除,高瑗蔆相信山莊的精神不會消失,土地認同的教育也不會停止,只要有著一顆愛基隆的心,以身為基隆人為傲,山莊將會永遠存在心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