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熟悉的陌生人 南韓眼中的北韓

記者 周依儒、張以潔/採訪報導

南北韓關係亦敵亦友。由於話題性夠強,又能達到政治宣傳的目的,南韓許多影視作品都會採用南北關係當做素材,像是最近熱播的《白頭山:半島浩劫》《愛的迫降》,作品中皆刻畫了北韓人民的性格和生活模式,引起許多關注,也讓大眾對於南北韓之間的關係更為好奇。

南韓呈現的南北韓影視作品熱播,吸引極大關注。攝影/周依儒

兩韓同根 統一為終極目標

台灣智庫國際事務部主任董思齊表示,南韓大約從2000年開始慢慢出品這類的影視作品,主要原因是國內和國際間都對這樣的題材有興趣,政治層面也允許討論這樣的話題,「因為對南北韓來說,統一是必然的過程。」

董思齊指出南韓影視作品中呈現的各種北韓面向。攝影/張以潔

此外,1997年後影視工業成為韓國經濟發展的關鍵,這讓他們意識到作品題材不能侷限在韓國國內,因此開始將觸角延伸到國外,而最先伸出的必然是位在北邊的兄弟,且南北韓題材的影視作品不但能吸引外界注意,更能帶來商業價值。

至於這些影視作品背後想傳遞出的意義以及價值觀,董思齊透露,任何影視作品背後都有特定的意識形態,但共同點都是以「人」的視角來書寫,強調兩韓出自同一個朝鮮民族的特徵,且都具有人情味。

雖然這種觀點的正確與否還不能考證,在南韓內部也不見得被每個人所接受,但從受歡迎程度就可以看得出來,南韓國內也出現部分人開始認為北韓人民或許是可以接觸的;最重要的是,這些影視作品在播放後會影響許多沒有北韓經驗的南韓民眾對於北韓的觀感,同時也能改變國外民眾對於北韓的看法。

不過,韓國文化研究學者陳慶德則不諱言表示,「對這些作品的編劇家來說,他最看重的其實也是賣不賣座,若真要說傳達什麼,那可能就是政府會介入了。」

陳慶德也表示,南韓之所以拍攝這些影視作品,主要還是以娛樂成分居多,無論是有關北韓的政權、體制又或是人民的生活、個性,對南韓來說來說其實都還是非常新鮮,且一直都是大眾所關注的焦點,也讓有關南北韓題材的影視作品在韓國內外都能受到歡迎。

韓國政治研究學者董思齊表示,南韓的影視作品背後都有自己的意識形態,但出發點幾乎都是以人為主。

兩韓人民間僅隔著板門店,卻從1945年起都沒有接觸。照片提供/EJ追追

作品無法代表全國民眾

董思齊表示,雖然這些南北韓題材的影視作品在製作期間找了脫北者或北韓專家來協助編劇,但只是展現南韓對北韓的認知,而非北韓的真實生活模式,因為北韓的資訊仍然封閉,無法有系統性的證實;且這些影視作品的收視率或票房雖然都不差,卻也不是全韓國第一,意味著這類影視作品中傳達的觀點並沒有在南韓人民心中達成共識,更無法代表所有南韓人民對北韓的看法。

董思齊也指出,該類型影劇播出後南韓對於北韓的看法也有各種聲音,有人認為是兄弟,也有人認為是對立,「過去當它是一個敵對政權,是對自己有侵略的時候,就會比較妖魔化,但當現在是希望促進更多合作時,北韓的形象也會變得比較溫和。」

作品熱播引起北韓不滿

相關影視作品在南北韓兩地皆引起爭議,《信傳媒》於今年35日報導,南韓保守派的基督自由黨指控這些影視作品美化北韓,已經違反《國家保安法》;北韓則透過官媒《我們民族之間》批評南韓政府和製作公司利用民族撕裂的傷痛來賺錢,更直言「看的人都沒良心!」

對此,董思齊指出,這些作品中的北韓資料雖然多是透過脫北者和韓國情報機構得知,但出發點只是想把北韓人民和政權切割,顯示出人民都是善良的,不過這樣的內容對北韓來說已經相似於「統戰行為」,雙方才會引起兩極的反應。

不可預測的國家 國際媒體眼下的北韓

有關北韓的報導多為核子武器、攪亂國際社會等負面形象,北韓雖隨著國際情勢變化在外交、旅遊觀光方面有所開放,但在人民以及針對外國旅客的限制上並未有顯著的改變,如此神秘的國家至今一直是國際間爭相關注報導的對象。

「川金會」、「金氏家族」及「核子武器」等都是國際媒體間關注北韓的相關話題,國家封閉、沒有訊號、無新聞自由,再加上消息來源多不可考證,若有一絲風吹草動便會在國際引起一陣譁然。

曾深入北韓兩次的壹電視總編輯陳雅琳表示,北韓的新聞統一由朝鮮中央通訊社提供,人民對世界的認知來自黨的思想,從一而終進行著外界所言的洗腦教育。

北韓當地對於領導人的崇拜隨處可見。照片提供/EJ追追

陳雅琳說:「問起北韓導遊金日成有哪些豐功偉業,他們回答二次大戰的結束是因為北韓擊退了美國。」她指出,北韓人民無法接觸外面的世界,外界更無法輕易獲取內部消息,「不可預測的國家」在國際眼中成了最神秘的存在。

在各國眼中北韓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北韓核彈演練」、「北韓屢次背信國際」等詞彙多次登上國際版面,但面對國際討論時,北韓難道真的能不為所動嗎?董思齊認為,由於北韓長期不與外界接觸,這樣的特性具備了十足的新聞性與話題性,自然會吸引觀眾。

現今媒體間充斥著各種北韓謠言,像是2013年曾傳出擔任時任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的張澤成因叛國罪而被判處犬決,以及2014年網路上流傳北韓足球隊躋身世界盃決賽等,但這些消息卻從未被北韓當局證實,則是因為他們對部分議題不感興趣,也不會多做解釋的特性所導致。

陳雅琳曾深入北韓兩次,她認為並非所有人都帶著偏頗的角度看北韓。攝影/周依儒

針對國際間為何會充斥著許多北韓謠言的現象,董思齊指出,北韓在乎的大部分都是攸關國家存亡議題,因此著重在釋放領導人能力和核子武器的消息,試圖讓世界了解「他們想讓大眾知道的內部情況」,並維護國家主權的正當性。

「不是所有媒體人都帶著偏頗的角度去看北韓」,陳雅琳指出,美國前NBA球星羅德曼(Dennis Rodman)與金正恩的交情匪淺,不同於普遍大眾對於北韓的看法,他時常提出北韓的正面說詞,雖然常被大眾誤解,但這是羅德曼所「認為」的真實,不能全盤否定。

另外,陳雅琳也表示,大眾應避免先入為主,認為所有媒體都愛好以誇大不實的手法來描寫新聞,因為這種行為本身就是偏頗。

觀光客:出城才五分鐘只看到荒野

北韓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之一,總是吸引許多人想前去一探究竟,但北韓從1988年才開始漸漸對外開放觀光,直到現在仍然只開放首都平壤,且旅遊方式也僅限於跟團,尚未准許自由行的散客入境。

EJ追追分享自己在金日成廣場前留下的紀念照。攝影/周依儒

2018年實際走訪過北韓的Youtuber EJ追追表示,整趟歷程體悟到底「什麼是真?什麼是假?」首都平壤的繁華程度讓她十分驚豔,但遊覽車才開出城大約五分鐘的時間,窗外的景色立刻從一幢幢高樓大廈變為一片荒蕪,讓她不禁質疑自己所看到的那些榮景究竟是真的?還是只是北韓當局想呈現的?

北韓建黨紀念塔的三個象徵-鐮刀、毛筆、錘子。照片提供/EJ追追

EJ追追提到,去北韓之前曾懷疑北韓人民對於金氏家族的崇拜程度,但實際走訪過後,發現北韓人民似乎都是發自內心的將領導人視為心中首位,且非常滿足現在的生活;北韓當地的導遊也不會「刻意宣傳」國家制度的好處,而是非常自豪的以分享的方式來告訴觀光客,當地人民對北韓滿意的理由為何。

此外,承包北韓旅遊的旅行社經理曾文駿則表示,在剛開始承包的時候,北韓的限制真的非常多,包括禁止攜帶任何3C產品、禁止拍照、會仔細檢查遊客手機、相機的內容等等,不過近年來已經逐漸放寬,允許遊客將3C產品帶進境內,同時也能拍照留念。

EJ追追到北韓購買的旅遊紀念徽章。攝影/周依儒

根據朝鮮國家觀光局的數據顯示,北韓旅遊人數在2018年突破20萬人次。曾文駿也透露,北韓團的人數其實會隨著國際情勢變化,當有媒體報導北韓正面消息,或是有北韓相關的影視作品出來時,打電話來詢問的人潮會隨之增加,但當有發動核武相關消息流出時則反之。

不過曾文駿也說,雖然北韓仍是共產國家,旅遊方式和別國也有差異,但以長期來看,北韓旅遊的熱度還是不容小覷。

 

延伸閱讀:

周越過江影展 揭開北韓神秘面紗

北韓與美國的糾葛──核彈威脅下的戰爭關係

Posts created 8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