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論壇】全台癌症趨勢討論 是醫療資訊更是社會議題

記者 施元文、宋秉謙/採訪報導

世新大學新聞學系碩士班於今(2020)年1月3日舉辦「唉?癌症-全台癌症趨勢與醫療資源議題,你知多少」公民論壇,邀請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衛福部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科長黃巧文、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專案助理教授江濬如及癌症病友鄭喬尹,一同透過大數據分析及人物專訪內容探討癌症趨勢與醫療資訊等備受關注的健康議題,也在最後針對民眾提問進行解答,並提供民眾諮詢的建議與管道。

左起為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專案助理教授江濬如、癌症病友鄭喬尹及衛福部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科長黃巧文。攝影/鍾昀珈

本次論壇將癌症議題區分為「常見癌」與「非常見癌」兩大類別進行討論,常見癌部分以全台各地近十年癌症趨勢為主軸,探討各地發生率與死亡率差異、醫療資源分配議題以及空污與癌症之間的關聯等。

非常見癌部分則發現,除了「五大癌症」肺癌、肝癌、大腸癌、乳癌及口腔癌之外,其他癌症都有「低報導、低發生、低就醫、高死亡率」的三低一高現象,以此點出媒體長期以來對非常見癌的忽視及癌友的就醫困境。

醫療資源分配不均  如何滿足各地區病患需求?

跨縣市就醫現象是了解醫療資源分配議題的一項重要參考指標,但目前網路上可得的公開官方資料稀少,僅在行政院主計總處於民國99年進行的「人口及住宅普查」中有較完整的調查。

江濬如表示,造成原因可能在於普查應用到的健保資料庫及各家醫院資料數據十分龐大且複雜,且有部分相關委託研究並未公開以致於無法輕易獲得相關資訊。

江濬如指出,有些數據或研究資訊並無法在網路上搜尋到。攝影/鍾昀珈

黃巧文指出,與國際相比台灣的醫療便利性其實相當不錯,全台目前僅南投縣沒有經認證的癌症醫院,加上台灣幅員不大、交通相對便利,並且各大醫院及地區醫院時常有密切合作、協助病患轉診等,這些可能是造成跨縣市就醫現象的因素。

不過蔡麗娟也提到,交通仍是影響偏鄉病患前往各大醫院就醫意願的重要因素,在癌症基金會的調查中,有高達七成的南部及東部癌友曾中斷治療,認為無便利的交通工具,或是長途、長時間跋涉會影響病患的就醫意願並造成身心負擔。這項問題則需仰賴官方及民間組織協助,蔡麗娟表示,基金會本身也會提供交通、諮詢、急難救助等全方位協助。

鄭喬尹則根據自身抗癌經驗分享,她當初患病時僅出現發燒症狀,若非特地跑大醫院檢查,很可能會延誤病情。蔡麗娟則表示,台灣大多數病患仍選擇往大醫院就醫,原因可能在於民眾普遍認為癌症是對生命威脅最大的疾病,前往癌症醫療經驗豐富的醫療中心診療,能使民眾較為信任。

非常見癌長期缺乏關注 探討成因及應對措施

鄭喬尹表示,她一開始對於非常見癌並不了解,她也是在患病(血癌)後才透過醫院提供的衛教手冊和病友間的交談得知關於癌症的相關知識,認為一般民眾可能較缺乏相關資訊來源管道。

蔡麗娟在論壇中也解釋了國際間罕見癌症及非常見癌症定義。罕見癌症為每十萬人口發生人數6位以下;非常見癌發生率占則是每十萬人口6到12位,由於這些癌症罹患人數相對少,醫生於確診時需花費較多時間,同時臨床試驗及藥物研發也較少,連帶影響健保給付,因此非常見癌症及罕見癌症病患最大訴求便是爭取藥物及健保給付。

江濬如則從癌症篩檢的角度進行探討,表示國家經費大多會投入在主要癌症或是特定族群高風險癌症的篩檢,如子宮頸癌自1995年開始實施篩檢後,死亡率已大幅下降,並跌出十大癌症之外。

但在攝護腺癌的部分,由於台灣無完整篩檢措施,相較有進行篩檢的國家病患存活率超過九成,台灣有三成病患發現時已是晚期,存活率則只有七成。因此有專家建議針對高風險族群制定篩檢政策。

黃巧文則提醒,癌症篩檢固然重要但並非所有癌症都適合進行篩檢,有些癌症篩檢造成的副作用大於早期治療的效益,有時候早期篩檢出來,也無法影響癌症的醫療進程。

黃巧文提醒,在做癌症篩檢前需要留意其可能產生的副作用。攝影/鍾昀珈

為因應非常見癌關注度較低的問題,江濬如認為,現今網路資訊豐富,民眾可多善用網路查詢獲得相關醫療資訊。

蔡麗娟則表示可以借鏡澳洲罕見癌團體的例子,集結不同類型罕見癌病友向外界發聲;在政策上,澳洲的病友團體也可透過向政府申請的方式要求特定藥物給付。

但蔡麗娟也提醒,除了藥物有不同選擇之外,常見癌與罕見癌在醫療與照護上仍有相當多的共通性,善用諮詢管道或能同時幫助常見與非常見癌病友。

空屋與肺癌  關聯性與特殊現象探討

關於近年男性肺癌發生率下降,女性反而上升,江濬如指出,有很大原因在於男性抽菸人口比例大幅下降,而女性罹患肺癌有許多因素,包含女性多從事廚房工作及空氣汙染等。

另外,關於空污影響肺癌發生率則需探討長期趨勢,雖然台灣空氣品質逐漸下降,但對肺癌的成因可能可以追朔到2、30年前的持續影響,因此對於近年空污數據的影響程度仍需謹慎解釋。

蔡麗娟也常提醒民眾「不抽菸也可能罹患肺癌」,許多研究早已證實空污對肺癌確實有影響,因此也建議長期居住在高空污地區、生活作息或工作常長期暴露在高風險環境的族群,應定期去做肺癌的低劑量電腦斷層。

蔡麗娟指出,定期檢查才能真正預防癌症。攝影/鍾昀珈

黃巧文則表示,空污影響肺癌且來源廣泛,但民眾日常最容易接觸到的空污來源其實是交通廢氣,多利用大眾運輸可以避免並減少交通污染源。

至於篩檢肺癌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則仍存爭議,因為該檢查對病患非常敏感,檢測結果也容易出現許多偽陽性,容易造成過度診斷、過度醫療,也增加心理壓力,對於非抽菸族群使用低劑量斷層掃描的成效與必要性仍需進一步研究。

癌症醫療的未來方向與e化科技應用

關於近日通過的免疫療法,江濬如表示,病患採取免疫療法前須多做考慮,因為免疫療法收費昂貴且不一定適用於每個人,可能只適用於經濟能力許可的患者,經濟能力不許可者可能只能申請限額的臨床試驗。

黃巧文則是針對癌末病患的安寧照護做出回應,認為安寧照護應該走入社區,因為許多癌末病患最後都希望能回到家中,且隨著人口老化,許多老年慢性疾病也需要安寧照護。國健署近年致力於集結社區力量,使更多社區民眾互相關懷並給予安寧病患即時、就近的照護。

癌友鄭喬尹回憶,過去住院等床位時曾遇到困難,但近年拜醫院e化服務所賜,自動繳費與醫療院所掛號費分層制度,有效舒緩大醫院人潮及排隊等待時間。

鄭喬尹表示,科技可幫助醫院病患節省掛號及等待的時間。攝影/鍾昀珈

張麗娟則指出,癌症基金會有開發手機諮詢應用程式,可以克服地域的障礙進行諮詢,並能在48小時內得到回覆與專員諮詢,不用再特別安排日程及交通花費到特定據點進行面談。

線上諮詢或資訊查詢也可以解答民眾關於治療副作用等疑問、提供就近醫療建議,並舒緩醫生平時門診數過多造成的壓力。未來也可以進行應用程式優化,提供更多元服務。

隨著醫療技術與資訊科技的進步,癌症或許不再那麼令人聞風喪膽;透過網路科技的應用更能縮短與專家諮詢的空間、時間距離。但如黃巧文及蔡麗娟也多次談到凝聚社區關懷以及家屬溝通、癌友互助的重要性,在應用科技解決問題的同時,身邊人們的關心和陪伴也是幫助病患對抗癌症的一大助力。

 

論壇直播全程

癌症諮詢、公開數據及相關資訊管道歡迎參考:

癌症基金會網站及線上諮詢平台

癌症基金會諮詢App【台癌e照護】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

衛服部統計處統計專區(開放資料庫)

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

Posts created 354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