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商大國際志工越洋傳情 台灣代言人

記者 張祐寧/採訪報導

各大學幾乎都有志工社團,但我們對於國際志工的印象大多都是資源匱乏、設備不足的落後環境,而國立台北商業大學的一群學生卻使國際志工有全新面貌,他們提供國際上的孩童們更健全的生活品質,以國際志工營作為橋樑,建立起文化的連結與交流。 

台灣青年志工協會執行秘書黃瓊儀表示,國際志工服務宗旨原先在鼓勵青年主動服務,達成後產生自我肯定,早期都以教學科為主,像是英文對話、數學應用,但因志工與當地老師的教學方式多少有些出入,造成當地學生學習上的困擾。然而,北商大的學生卻選擇到越南都市地區,和當地中文系大學生分享台灣文化,這項作為和傳統的國際志工活動有很大的區隔。 

DIY製作VR眼鏡向學員帶來新科技體驗。照片提供/北商
北商大國際志工傳播台灣文化   

北商國際志工隊今年暑假飛洋過海來到越南同奈省邊和市, 和Sonadezi科技管理學院中文系學生進行一系列以分享台灣文化為主軸的課程。 

同奈省位於直轄市胡志明市的邊界,北商大通識中心老師劉冠麟說,如果胡志明市是台北,同奈省的概念像是三重,地理位置不太鄉下,但還是派遣國際志工的原因是因為學校在八年前與數位機會中心 (Digital Opportunity Center) 合作,藉此提高資訊應用能力,然而在當時同奈地區的數位素養尚未成熟且處於起步階段,就這樣一直相互往來到現在。 

北商大為此次活動籌備了整整一年,前半年為尋找贊助廠商,每年華碩基金會、青年發展署、及桃園市政府均提供適時的補助,後半年是企劃撰寫並統籌課程規劃,出發前的一個月,每天都是培訓時間,必須開會試教也檢討課程內容,經過密集的訓練後將志工分為三組:漢語組、文化組、資訊組。

北商國際志工與越南學生課程互動。照片提供/北商
北商國際志工丁心喬。照片提供/北商

漢語組的丁心喬說,雖然能用中文溝通,但仍然有許多他們無法聽懂的地方,因此課程以簡單實用為主。不僅帶唱台灣歌曲,還介紹台北捷運圖,引導旅遊中可能會用到的句子,教導台灣校園經典語錄,讓學員分組討論並上台演小短劇,增加互動及實際應用能力。丁心喬說,經過帶課程與越南學生相處,使她更想學越南語,日後也會在學校選修。 

資訊組組長羅翊綾深怕課程枯燥乏味使學員們不感興趣,甚至扛了一箱紙板到越南,借用學員的雙手完成眼鏡,也告訴他們生活中許多例子都是由這些熱門技術虛擬實境、擴增實境及人工智慧而成。

北商國際志工羅翊翎。照片提供/北商

羅翊綾是新移民二代,她的母親為越南華僑,父親是台灣人,她直言,想為自己名義上擁有的兩個血統都做出貢獻與力量,想搭起台灣與越南的橋樑,儘管現階段只是做國際志工,仍會持續為此盡一份心,對她而言也是非常光榮的事了。 

北商國際志工隊成立於2011年,至今已有八年之時,劉冠麟帶領過兩次越南隊,他坦言,越南學生對台灣其實不陌生,許多學員都有親戚在台灣工作所以對台灣接納度高。在越南能讀到大學的學生,都是非常幸運的,許多家中不富裕的學生都被迫提前出社會工作以賺取金錢,因此,學生會抱持積極求學的態度,因為他們堅信念書會改變一個人的未來,而接觸到異國文化讓國與國之間能有效的溝通。 

北商國際志工與越南學生。照片提供/北商
台越文化小教室 

已經來台18年的政大外文中心講師陳凰鳳認為,台灣和越南文化差異小,從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到春節,都是台灣與越南共有的節慶,只是在慶祝禮節儀式兩國有所不同。

台灣人和越南人在禮儀上出現差異,例如:越南人第一次見面都會直接問對方年齡,因為和年長者溝通要使用敬語,所以事前交代清楚很重要,而台灣卻將第一次見面就詢問年齡視為不禮貌的表現。

除此之外,越南人常不事先通知就去拜訪別人。他們認為,如果雙方約好拜訪時間,以越南人好客、愛面子的民族意識,會花很多非必要的錢在會客上,所以為了不讓人白花那些錢,事先不通知竟成了禮貌的象徵。

同樣以貼心為出發點,不過台灣人在這方面還是習慣事先聯繫,確定時間才能為客人準備餐點,也能避免客人臨時登門撲空、白跑一趟的問題。 

陳凰鳳說,曾看過台灣派國際志工到越南,不過當時還是以教學為主,玩遊戲介紹台灣文化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且大部分都是到偏遠地區,縮短城鄉差距。看到這次北商大到同奈省進行一系列的台灣文化分享,讓她很意外,沒想到在大城市裡的周邊小城也成了國際志工的基地。

她覺得現在的學生很幸福,她說,在她念大學的時代,學中文的人極為少數,經常造成無法開課的問題,不過現在越南的許多大學,都鼓勵學生選修中文,學中文已經變成一種流行。 

我是越南人也是台灣人 
北商國際志工簡宜珊。照片提供/北商

在本次國際志工隊擔任翻譯員的簡宜珊,母親為越南人,父親是台灣人,從小在母親的耳濡目染之下,操著一口道地的越南話。

她原先覺得應該每一位新二代子女都會說她們的第二外語,但在成長階段發現許多人和她一樣,媽媽是新住民卻不會說第二外語的同儕占大多數,才發現自己比他人多一點點優勢。 

喜愛美食的簡宜珊覺得自己特別幸運,因為母親是外國人,從小就能品嚐到異國料理,她尤其喜歡越南春捲,越南春捲的內餡以蔬菜為主,口感清爽無負擔,能享受美食卻又吃得沒罪惡感,深得她心。

她都會與母親固定時間回越南探訪外婆,所以越南話相當流利,不過文字方面,一直是她的弱項,自幼以來都只會說越南話,不會寫也看不懂,為了提升自己閱讀與書寫的能力,她在大學選修了越南課程,現在已經能看懂基本的越南字。

這次活動中讓她印象深刻的一個片段是在和越南同學交流時,越南同學陳錦水問,妳覺得越南人好嗎?她當下回答:「每一個國家都有好人與壞人,人性的好壞無關乎國籍。」陳錦水的回答著實讓她很感激,陳錦水說:「但我真的覺得台灣人很好」,那種真摯的眼神與口氣讓她知道對方並沒有在開玩笑。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越南在台外籍勞工數達22.3萬人;然而台灣近年街頭上,不難發現越南異國小吃商家。攝影/龍俊佑

簡宜珊表示,參加越南隊國際志工的目標在於讓越南學生能體會台灣文化,了解一個國家最快的方式就是實地走訪,但大部分的學生沒有足夠的資金,沒辦法直接接觸到台灣,所以她想運用她的外語優勢,主動牽起台越這條線,讓越南學生透過認識國際志工,與志工交流的過程中更了解台灣文化,也幫助越南學生提升中文對話能力。

雖然國際志工到越南僅有兩週的時間,但簡宜珊想帶給學員更完整更豐富的課程,於是和學員們交換聯繫方式,希望未來能與他們保持聯絡,也非常樂意替他們解答關於台灣的任何問題,畢竟自己是半個越南人也是半個台灣人,能使兩個不同的文化牽連在一起,就像是這趟旅程的使命,往後也持續為台越站崗,成為最佳台灣代言人。 

Posts created 2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