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閱聽眾接收訊息的管道形式逐漸改變,造就新媒體蓬勃發展、擴張;與此同時,卻也衍伸出媒體合稿、抄襲問題與內容農場的竄升。為此,世新大學小世界公民論壇4月24日將邀請立法委員蘇巧慧,以政府單位與律師的角度出發,探討新媒體時代下隱藏的侵權疑慮。
- 根據2018年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2018數位新聞報告》指出,相較於印刷品,台灣閱聽眾較偏向從網路與電視上接受新聞訊息。
- 因應閱聽眾習慣改變,網路上演變出以點閱率維生的內容農場網站。此外,也出現媒體複製其他媒體的報導內容,透過改寫、合稿,產製成該家媒體報導的現象。
- 對此,蘇巧慧表示,就文字報導而言,根據《著作權法》第5條定義「著作」的部份,其實並沒有明確規範「新聞著作」。若要歸類,其也較偏向第五條第一項所提到的「語文著作」。
- 蘇巧慧說明,《著作權法》第9條第1項第4款也明確說道,「單純為傳達事實之新聞報導所作成之語文著作」不得為著作權之標的,意即不會有著作權的保護。因此對於單純「事實敘述」的新聞,她認為,是不會有侵權問題的疑慮。
- 至於含有記者或報社觀點的新聞,如社論類型的文章,蘇巧慧指出,若非是符合《著作權法》第44條至第47條規定,有立法、行政或司法的目的,作為內部參考使用,抑或是目前最常見的,為學校授課需要,否則一定「會有侵權上的疑慮」,更不用提出版的文章。
- 蘇巧慧坦言,顯然可見「內容農場」、「媒體抄襲」,應該都不符合這些定義,因此就有侵犯著作權的疑慮,這部份就必須要遵守著作權法的規範。
- 「台灣最近有一個世界第一。」蘇巧慧直言,台灣被國外統計遭到境外假資訊攻擊的程度,是世界第一。
- 針對台灣現下假消息竄升的問題,蘇巧慧強調,最終還是要回歸根本問題,也就是一般民眾是否有「知覺」要查證資訊。但不僅是靠「校園內」的教學,反而必須仰賴政府、媒體及民間社會連手。
- 「假消息絕對不會根絕,端看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抗體』,來抵抗外來假消息的侵犯。」蘇巧慧指出,目前還需三方不斷去說明與溝通,絕非一蹴可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