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伍純秀、符芳萱/台北報導
走進台北大稻埕,依舊可以看見傳統閩南式的紅磚街屋,還有日治時期的洋樓,承載百年歷史記憶歷史建築,老台北的韻味猶存。不過隨著時間更迭,近年許多文創商家進駐,帶來了新的可能與變化,興起的微型創業模式連結上下游產業鏈,不僅活絡在地傳統產業,更賦予大稻埕文創與眾不同的獨特性。
文創復興大稻埕 找回老臺北味道
同安人出身的陳玠甫,對於老台北城味道情有獨鍾,「我發覺很少人在保存老台北的菜跟茶的文化」,在發現逐漸式微的傳統產業後,決定回到大稻埕開一間餐廳,以家宴菜與傳統茶點作為菜單設計,店內也展示出傳統服飾與文創小物,也會時常舉辦活動,希望能夠讓年輕人了解原來老台北的風采與傳統文化。
「媽媽有時候會到店裡的廚房去指導如何做菜」,對於老台北菜餚,陳玠甫有自己的堅持,但談到困境,他還是無奈表示,很多年輕人會在網路上批評家宴菜「過爛」,「但他們其實不了解,因為老家族的宴客菜,它是為了年長的人討他歡心,一定得軟爛。」,即便如此,陳玠甫依然堅持保存傳統,不讓老台北的味道走味。
結合圖像設計 規劃專屬散步地圖
大稻埕文創的種子透過融入在地的方式走出獨特性,投身文創產業多年的溫國欣,在2016年進駐大稻埕後,作品以圖像設計融入當地文化,結合街區導覽以及工作坊,也規劃出屬於大稻埕的散步路線,希望讓更多人深入了解大稻埕真實的樣貌。
面對文創產業常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除了販售實體商品,溫國欣表示,最主要業務是圖像授權,「我賣的是智慧財產權」,透過跨界合作的方式找到獲利的商業模式。
「我是想辦法讓大家看到我」,他以時間換取金錢,投入大量的時間成本積極申請文化部各項計畫,近期更獲得到日本參展機會,有機會帶著大稻埕圖像設計在國際嶄露頭角。
微型創業連結產業鏈 活絡大稻埕
百年老城大稻埕以文創活絡在地文化,帶動傳統產業復興,以微型創業模式將產業上下游產業鏈連結,讓文創與傳產得以共存。
世代文化創業群執行長秘書徐偉庭更以茶館與傳統茶行作為例子,過去大稻埕作為茶業的買賣集散地,但在現代很少有年輕人會走進茶行裡買茶葉,有些甚至沒有提供喝茶服務,「夠讓茶產業上下游完整的服務業來講就是茶館」,他表示,不僅提供顧客品茶地的服務,也跟在地茶行採購茶葉,形成上下游的關係,產業鏈才得以完整。
「文化與經濟是互相影響的過程,復興大稻埕文化最好方式,就是把這裡的產業活絡起來。」徐偉庭說明,透過承租街屋、引進創作者的過程,一方面讓大稻埕的老屋得以運用與保存,也提供文創業者有發揮的平臺。
資料來源/智庫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