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慶齡、吳昱德、黃柏凱、紀志勳/採訪報導
「2025非核家園」為蔡英文政府所提出的重大施政願景,其中重要的新能源政策,即是希望在2025年,能以再生能源供給20%的發電量,同時發展國內的綠能產業。然而,11月24日舉行的九合一大選綁公投,當中通過的第十六案「以核養綠」提案,使政府不再將2025年設定為非核家園的期限,並廢除《電業法》95條第1項:「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114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的規定。
即使廢除了上述法條,政府在選後宣稱,原訂的施政目標仍舊不變。在此之前,為實現「天然氣佔比達50%、再生能源20%、燃煤30%的發電結構,且能穩定供電」的目的,經濟部逐步推行了一連串相關綠能政策,於今年四月開的離岸風電規劃場址遴選,為風力發電的建設開了第一槍。
何謂離岸風電?
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網站的資料顯示,離岸風電遴選案裡雀屏中選的國內外七家開發商、十個風場,應預計最晚於民國114年完工,達成總計3836MW(Mega Watt)的發電量。在2025年規劃的能源比中,佔五分之一的再生能源,其太陽光電裝置目標為20GW,風力發電的長期目標則為4.2GW,當中離岸式風力發電供電比重高達3GW。
離岸風電在國內並無相關發展的經驗,興建初期造價昂貴且技術性高,因此需仰賴外商的投資及輔助。經濟部更以經費補助的方式,鼓勵業者設置離岸示範風場,先從小規模先導型離岸示範計畫開始。依據經濟部能源局的數據指出,離岸風電建置完成後,可達年減碳量1047萬噸,相當於約2萬6926個大安森林公園年減碳量,可望落實依靠乾淨能源和帶動綠色經濟的可能。
儘管風力發電使用風力來運轉機組,屬於低度汙染的再生能源,並不會產生如火力發電的空氣汙染,屬於未來逐漸轉為綠能的發電來源之一,但外界認為風力發電潛在的問題,無論是風力發電的電價、供電不穩的可能、維修和技術尚未成熟,都值得進一步的探討。
離岸風電的高昂 躉購費率和環保疑慮
以核養綠公投的領銜人黃士修表示,臺灣再生能源躉購的平均價格一度電是平均五塊錢,其中包括太陽光電跟風電。
但是若使用核能發電,即使加上核廢料處理的後段基金,也只需要差不多一塊錢的費用。政府若要達成20%再生能源,50%天然氣,及30%的燃煤能源發電比,少了便宜的核能發電,將再生能源的發電比例上調,未來臺灣的電價上漲將會是無可避免的。
黃士修指出經濟部採取「先遴選、後競價」的方式,第一階段遴選制度以一度電5.8元的費率收購,第二階段改採取競標方式,獲選價格則在一度電2.2245元到2.5481元之間,比起臺電2017公布的平均電價2.4793元還要低,引起了社會大眾的關注和質疑,為何兩階段的費用會有高達3.4元的價差?儘管經濟部在遴選競標爭議中澄清,未來離岸風電的價格會越來越低,躉購價格也會調整。但黃士修強調,即便未來的競標價格會逐漸下降,今年簽訂的費用計算仍然以每度電5.8元綁定二十年的合約。
另外風力發電還有供電不穩的顧慮,例如臺灣夏季是全年的用電高峰,全臺有龐大的用電需求,需要大量的電力供給;但臺灣夏季平均風速不達切入風速,若無法達到切入風速,發電機組就無法進行運作。相對地,臺灣反而在用電需求較低的冬天,才接收到強勁的東北季風,似乎不太能符合臺灣人的用電需求。
除了風力電價的疑慮,供電不穩的問題以外,離岸風電機組對於環境的影響也值得探討。設置離岸風電機組的彰化、雲林和苗栗等縣市,不論在夏季或是冬季皆有大批的候鳥遷徙,如黑面琵鷺和東方環頸鴴。可想而知,數十公尺的發電機葉片高速旋轉,形成大範圍的人為阻礙,在白天夜晚對於鳥類都是種巨大的威脅,輕則受傷重則身首分離,對於西岸生態環境有著不小的威脅。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
各界盼兼顧經濟與環保訴求
依照現有的規劃,彰化、雲林、苗栗和桃園等四縣市29個風場,未來可見到大型風力機峨然矗立。臺灣西岸的風場條件佳,吸引世界前幾大規模的相關產業公司前來投資,國際工程顧問公司4C Offshore公佈的調查指出,全球18個最適合設置離岸風力發電的風場,臺灣海峽就擁有16個。
雖然離岸風電有著可行性的爭議,但對於離岸風電設置在苗栗後龍一事,當地居民楊易華表示,這並不會對生活有太大的影響,相較於福島和車諾比,核能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劇,因此並不反對風力發電。
相較於對離岸風電建置持反彈聲浪的黃士修與擁核人士,以生態理念與綠色政治為主張的綠黨則有不同見解。
綠黨發言人林宜瑄表示,電價合理上漲屬正常現象,因綠色能源的產生過程成本較高,所以頭幾年的電價必然較核能發電貴;而風力供電不穩的問題,也可以依靠其他再生能源互補來解決。她強調,長遠下來,使用綠能造成的生態破壞小、安全性高,因此對於國內離岸風電的發展樂見其成。
離岸風電衍伸出的爭議非一時片刻可以解決。前面提及的躉購費率和供電不穩等議題,甚至是相關產業本土化的疑慮,都是各界希望政府與廠商能共同解決的問題。
林宜瑄認為,離岸風電的建置因應了國際環境保育的潮流,不僅有利於環境永續發展,更可望促進能源轉型和帶動相關綠能產業,其建設目標值得肯定。無論是贊成和反對者無不期盼決策者能制定出符合大家期望的發展政策,同時兼顧國家的環保和經濟。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