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范家齊、華語涵、詹舒閔、孫瑜婕/台北報導
布袋戲是台灣寶貴的傳統文化之一,雖不是起源於台灣,但傳至台灣蓬勃發展,是早期台灣民眾生活的一部分。傳統布袋戲的內容與宗教信仰、天地人神關係、社會經濟等都有關聯性,不但乘載了早期民眾的記憶,也在文化發展上極具意義。布袋戲近年面臨觀眾流失與關注不復盛況的危機,許多劇團甚至面臨後繼無人的困境,傳統技藝恍如風中殘燭。
隨著流行文化不斷推陳出新,現代文化嚴重衝擊到傳統布袋戲。面對新潮流,有些劇團選擇與流行文化結合,向主流文化靠攏;有些則選擇守住傳統技藝的核心技術與本心,在小眾文化中獨領風騷。即便現今環境對布袋戲的友善程度不若過往,但仍有許多人在為傳統文化復興努力。
亦宛然掌中劇團 為傳統藝術傳承
「亦宛然掌中劇團」創辦人李天祿,是早期台灣知名布袋戲操偶大師,也是最早將布袋戲帶進電視的人,更參與了許多電影的演出;現今「亦宛然掌中劇團」已傳至第三代,除了在新北市三芝成立「李天祿文物館」積極推廣布袋戲文化,也開設布袋戲社團讓掌中技藝遍及當地國中小,讓當地孩童自幼便能浸淫在布袋戲的藝術之中。
「成立國中小布袋戲社,一方面是培育新興人才,另一方面也是繼續想讓布袋戲繼續傳承下去呀。」李天祿的孫子李俊寬也是現任亦宛然掌中劇團執行長說道。
傳統布袋戲文化逐漸沒落,最心痛的莫過於那些愛看戲的戲迷。「操偶的技術一看就知道了,有些追求聲光效果但看了不會感動,亦宛然的表演是藝術,看了是會感動的。」一位熱愛亦宛然劇團從第二代掌門人追隨到現在的粉絲,甚至在劇團旁邊買了房子的民眾林先生說道。
在現今的傳統戲曲裡,所有人都把重點放在求新求變,抓住新時代觀眾的胃口,而加入了許多吸睛元素,但老戲迷看來總是少了那麼一味,找不到以前看戲時的感動。
此外,創新的基礎是傳統,李俊寬表示,堅持傳統一直他們努力的目標,創新固然重要,但傳統的操偶手法、技法,卻一樣也不能少。慢工出細活,「亦宛然掌中劇團」最重視的即是掌中技藝的「技藝」,因為那就是布袋戲精華的所在,也是他們從阿公李天祿就傳承下來的堅持。
李俊寬說:「使命感很重要。在現在要做布袋戲,沒有熱情,沒有使命感,很難堅持的下去。」近代布袋戲的發展一直以來都面臨二大困境:收入不足以及缺乏有力推廣的平台,另外,他也補充說明,布袋戲團的表演經費源自政府補助和企業贊助,但補助款有限,若經費不足,海外演出機會便可能取消。
李俊寬的母親李蔡素貞也說:「現在做布袋戲真的很辛苦,但我們還是做下去,不管多偏鄉我們都去過,還常去國外表演,我們下次還要去波士頓呢!」在這樣的環境下,舉步維艱,但卻樂此不疲,這確實不是金錢能夠衡量的價值,是對傳統藝術的熱情與使命!
對於多元流行文化的衝擊,「亦宛然掌中劇團」仍是在保留傳統技藝的沿革下因應不同族群而改變風格,「布袋戲是沒有音樂的,以前都用南管、北管,但我們的戲常用京劇的音樂,因為阿公喜歡京劇,而且京劇的配樂也比較不容易睡著。」李俊寬說,京劇的配樂加上布袋戲碼的武打劇情,讓布袋戲更生動活潑,配合受眾不同,戲碼也會做改編。像是給孩童看的常常就會選用「西遊記」,經典劇情用不一樣的演繹便能擦出新火花。
李俊寬表示,「亦宛然掌中劇團」更憑藉一場默劇形式的布袋戲表演揚名國際,精湛的操偶技術不需要絢麗奪目的聲光效果與華而不實的動作設計,即使沒有對白,全靠紮實的技藝便能夠感動觀眾,這是不可被取代的真技術、偷不走的絕活。
李俊寬對於想從事布袋戲的年輕人建議,「我爸說要好逗陣最重要!人品最重要!」因為布袋戲是非常講究團體合作的,大家也要有「緣分」。淮南子所說「用眾人之力,則吾不勝也。」團隊的力量是很驚人的,傳統布袋戲除了目前的操偶,幕後的樂師也都非常重要,彼此的好默契才能完成一場精彩的演出。
肩負推廣布袋戲重任--台北偶戲館
民國62年,政府為了推行國語政策,而禁用台語,對於地方的布袋戲團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也使得當時的布袋戲發展陷入困境。但這種狀況維持並不久,因為黃俊雄布袋戲採用攝影棚拍攝,推出布袋戲的卡帶影集供觀眾租借。其他傳統較小的布袋戲館沒有那麼多資源可以運用,則透過民間邀約至廟口演出,漸漸走出政府政策造成的斷層。
台北偶戲館近年來積極推行布袋戲,有許多外國人和國小生都會參訪偶戲館,但由於布袋戲多使用閩南語,使他們無法深入理解布袋戲的內容。台北偶戲館館長許嘉芬強調:「語言的不同在我們推行布袋戲時的確會造成一定的難度,可是如果改變語言就會失去原本文化的精髓。」台北偶戲館面臨此問題時,也有因應措施,例如在布袋戲劇集中加上英語字幕,或是展演給國小生時,以國語演出,但在角色出場及精彩關鍵處仍以台語發音,保留布袋戲的精華。
談及使用全國語發音展示推廣布袋戲的「北少流映畫」,許嘉芬給予肯定,「北少流做的不只是戲劇,而是以創新的方式推廣布袋戲,從推廣的角度來看,國語發音確實是比較容易打開市場。」但他也提出想法,「如果想要更上層樓,基本功一定要紮實。」所謂「三分看前場,七分看後場」,無論是操偶、口白,甚至是後台的音樂,都是布袋戲中非常重要的元素,若能在創新中仍然保持著傳統基本功,定能獲得更多認可。
面對現代多元文化的衝擊,許多傳統布袋戲團也紛紛進行改革與創新,現在許多中生代的布袋戲技師加入新穎的元素,例如在表演中融合舞台劇的方式演出,或是使用國外文學作品如「傲慢與偏見」作為劇本。除此之外,真快樂掌中劇團的「孟婆●湯」甚至參加國外藝術節,將台灣布袋戲文化推向世界舞台。
對於傳統布袋戲的愛好者而言,這樣的創新反而讓他們無法接受,也造成布袋戲傳統派和現代派的對立。許嘉芬表示,「無論是哪一派,都是為了能讓布袋戲更進步,最重要的是,做戲的人,一定要讓別人看懂你的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