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不一樣 兩岸大學生打工大不同

記者 胡格非、翁意晴、徐瑋佑/聯合報導

「待會要去打工!」無論台灣或中國大陸,這句話已成為許多大學生課業之外的日常對話重點。在兩岸,打工和兼差都是愈來愈普遍的現象,多數大學生從事門檻低的服務業、餐飲、行銷類工作,或是結合自身所學的家教等。透過勞力和時間,獲取薪資滿足生活所需。

兩岸皆然 行銷、服務業為打工首選

根據大陸輔導青年就業的「青團社」和浙江大學聯合出版之《2016全國大學生打工行為分析報告》受訪12,319的中國大學生,有打工的佔21%,其中三分之一最多來自於就讀北京、上海、成都等一線或新一線城市,另就年級來看,大三學生占總人次的四成。而大學生最常見的工作類型,多數是發傳單、行銷、服務員、客服等操作性不高的工作,部分則選擇結合所學的家教。

台灣大學生選擇餐飲業為打工。攝影/翁意晴

在台灣,20165Daily View網路溫度計網路聲量分析則顯示,餐飲業是大學生打工首選。目前擔任餐廳外場的世新大學廣電系同學張育晟認為:「就是機會比較多,無經驗者也可。」因為餐飲業服務人員流動快、需求量大,且入行專業度較低。再加上,餐飲業工作時間彈性,可根據課表去排班,所以容易成大學生打工的首選。

台灣大學生多數選擇超商店員為打工選項。攝影/翁意晴

本地四處可見的24小時便利超商,分店多,也成為大學生兼差的選項之一。在全家便利超商打工的世新口傳系姚語姿,自認是「全家超人」-她在打工中學到收銀台的結帳、收貨服務,甚至是幫忙顧小孩都曾遇過,從而學到待客之道,以及管理和記帳的技能。

兩岸大學生打工 經濟因素相異

有關打工的動機,《2016全國大學生打工行為分析報告》顯示,賺錢和培養職業能力是大陸學生最主要目的;彼岸的大學生多數離鄉背井,前往其他省分就讀,學費雖較台灣低,但也渴望有更大的消費能力及經濟自主,因此靠打工來獲取額外的經濟支援。

「反正大學生課業負擔沒有高中那麼重,想買的遊戲衣服也很多,為什麼不賺點外快,讓自己可以隨心所欲的買買買。」北京建築大學大學四年級學生郁楠楓如此說。在打工時,一個月可以賺至少新台幣5000元,滿足自己娛樂開銷。而就讀首都師範大學英文系,擔任家教的大學生張雲帆表示,在週末教國中生英文,每個月平均約有新台幣6,500元的收入,這樣運用自己的專業賺取生活費,是滿理想的狀態。

而我國教育部102學年度統計,高中職以上學生申請就學貸款的人數超過34萬。動輒三、四十萬的學貸、生活費等經濟壓力,迫使學生們提前進入職場賺錢,以減輕學貸壓力。還有許多學生透過打工,為將來的就業鋪路。根據20151111人力銀行針對全台灣學生打工現況的調查,2,522份有效問卷透露,高達八成以上的打工學生旨在存錢。

大陸求職新管道 薪資合約不透明成隱憂

大陸學生尋求打工機會,多數透過微信、QQ等的群組;求職者可以運用社群媒體群裡直接和僱主對話。郁楠楓說:「老闆會在群裡說日期,薪資和具體的工作,有興趣的話可以直接和老闆聯絡。」大學四年裡,他接觸過發傳單、擔任客服、賣校園手機卡等工作,都是經由打工學生的群組。此外,也有人透過職業仲介或同學介紹等方式。

大陸大學生,從網路社群找工作。圖片提供/郁楠楓

薪資方面,對岸大學生時薪約在新台幣90-140元且無勞健保,台灣則明定每小時最低工資新台幣133元,並包含勞保、健保、勞退休金。由於中國政府未明定基本薪資,致使各類兼差工作的薪資、福利不一,不幸遇上工殤也難以處理,進而形成一大隱憂。更有些大學生,受到高薪誘惑或遭遇詐騙,面臨人身安全和薪資被拖欠的問題。譬如,加上,孤身在外也無家長可了解和溝通。不良的直銷業者就是利用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騙取信任,使其加入直銷公司或甚至強行擄人,脅迫她/他們去騙親朋好友的錢。

對岸大學生難題 打工學業難取捨

從打工時間來看,接近半數的大學生更多選擇在空餘時間進行短期打工,假日和休息日是高峰期。《2016全國大學生打工行為分析報告》指出近九成的大學生做的打工與專業沒有直接關聯。郁楠楓做過多種行銷形式的打工,「你很難猜到,我是學歷史的。」他的打工與自己的專業,並沒有太多關聯。

大陸大學生與廠商配合,在街頭校園「宣傳」活動。照片提供/郁楠風

另外,打工和學業的取捨,據上述報告三分之二的大陸學生認為,打工會對學習有部分影響,雖然打工可以掙錢,但也有可能佔據時間無法兼顧學業。對此,張雲帆認為,「我期中期末複習的時候,都沒有停止打工。規劃好自己的時間,就能輕輕鬆鬆的賺錢。」將自己的時間安排好,才不會出現學業與打工二選一的情況。

她作為師範大學的學生,若想畢業後直接從事教師行業。在校期間,除去學校必修課程,還需要自己考取「教室資格證」這一執照,可見學業壓力重。但選擇教學工作,相對需受雇於公司,家教這職業,能自主掌握上、下班時間。

透過打工職業探索、培養軟實力

在打工的工作中也能學到溝通、應變等能力,為就業做準備。有部分學生認為,打工可以豐富課餘生活,打發空餘時間。「假日和休息日,沒什麼學習任務,閒著也是閒著就好好打工賺點錢。」郁楠楓曾做過擺攤和發傳單的工作,每天薪資約新台幣450至750元、時薪約新台幣130元,相對家教動輒新台幣400元起跳的時薪,有所差距。

大陸大學生與廠商配合,在街頭校園「宣傳」活動。照片提供/郁楠風

但比起金錢多寡,使郁楠楓印象深刻的是「接觸人群」,所帶來的無形收益。以他曾一天發500份傳單的工作任務為例,他說:「我的表達能力和膽量,就是在當時鍛煉出來的。」因為發傳單時,動作、表情、語氣,都要提前練習,說服對方拿走傳單。同時他從最開始拿著傳單不敢給路人,到後來即使被拒絕也還是會微笑的說一聲麻煩了。因為這個經驗,使他不怕被拒絕,也越來越有勇氣,以後進入職場,面對陌生客戶也是有幫助的。

但世新大學生涯規劃組組長王淑雲則表示,大學生從事的服務業、餐飲業,因為入職門檻低,成為許多學生選擇。但工作性質勞力成本高,恐影響生活作息和健康;工作內容重複性、流動高,較無專業可言且易取代。相對的,能學習到的東西有限,同時也壓縮了學業時間。

大學黃金時期 打工應列入生涯規劃

大學生畢業前,做足職業探索和專業技能訓練,是相當重要的。我國勞工局勞動部2016年最新統計22至25歲青年勞工求職遇到的困難中,有高達六成「怕經歷不足」和「不知道自己適合哪方面工作」,「怕技能不足」者也有二成。由此數據似乎可說明,青年在大學期間欠缺對未來職業取向的知識,產生就業後的諸多不安。

王淑雲認為:「大學生活四年,是整個人生中的黃金時期。」因為此階段可以單純的做學生,並且相對於國高中時,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自由運用。若是出於職業探索、社會歷練的考量,打工是不錯的嘗試,但並非「唯一」選擇。她還指出,打工應列入生涯和職業規劃考量,但多數學生盲目打工,卻不清楚自己的專業得有哪些選擇,有點可惜。所以,大學生想尋求適合的出路,打工應接近自己的興趣、結合個人科系專長,從而在工作中擬定未來的計劃。

多采多姿的大學生活,除讀書考試、參加社團、戀愛交友等活動,也少不了打工經歷,兩岸皆然。雖則台灣和中國大陸的制度環境有所差異,但許多大學生透過打工,期能自給自足並汲取社會經驗,為將來進入職場作準備的目的並無二致。因此,同學們投入打工之前,應該審慎觀察與規劃,而非一時興起或算計小錢小利,方能踏出勝利人生的第一步!

Posts created 6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