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胡格非、翁意晴、徐瑋佑/聯合報導
媒體社群編輯(簡稱小編)像是「網路汪洋」裡的捕撈船一般,在茫茫大海裡找尋不同種類魚群(社群),用不同誘餌(同溫層的用語),去吸引魚群的注意力(點閱率、轉傳率)。然後再向魚群批發商(廣告商),賣掉可用的漁貨資訊。
前行政院院長、Google亞洲硬體營運總監的張善政說:「每個人都只是大數據生態系的一顆沙子。」隨著數位化後,媒體不再只以紙本呈現,伴隨而來的是,主流媒體和社群媒體之間的匯流;在其中產生了一個新興職業—小編,她/他掌握最新時事、熱門話題、最潮用語,扮演著媒體與網友之間的橋樑。
新科技新媒體 創造新產業
面對全球整體新媒體環境的未來張善政如此說:「媒體是非常辛苦的行業,新媒體要如何賺錢,看不清楚。舊媒體絕對是夕陽,現在台灣許多新媒體在網路上,但找不到商業模式。」張前院長以臉書為例,臉書可以在用戶大數據裡面分析、尋找有價值的資訊。未來政治、公眾人物會需要知道網路上對自己的評價,並要求付費買網路聲量等資訊。他說:「在競選期間,我相信政治人物是願意付錢的,雖然我是沒錢付啦。我覺得新媒體,可以透過這樣的模式去發想。當然,這裡面也牽涉到大數據、人工智慧。」
媒體遇上新科技,則該以大數據、案例整合為基礎,才有可能找到持續的商機。新媒體中的新興產業—小編的未來之路,也是待觀察的。兩岸小編的主要工作是在社群媒體(臉書、微博、推特)上撰寫文案、推播新聞、製作可以在社群轉發的圖文、影片、回應網友留言。同時身兼內容編輯、行銷、公關、客服多重職責,目的是讓其經營的平臺上,有穩定的網友觸及率。許多媒體要求小編能深入網友市場,依據網友屬性不同進行日常互動。能即時根據網友的反應,來分析資料調整內容。
兩岸媒體商業模式不同 小編就業原因有別
從經濟面看起,2015年中國大陸國務院印發《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當中提到「互聯網+」是一種新的經濟模式,簡單來說,就是互聯網加上各個傳統的行業,通過互聯網和信息傳播技術,讓傳統行業有新的發展生態。大陸新聞媒體正在經歷在網站上發佈新聞,到將紙媒的內容進行整合,運用社交媒體進行傳播的過程。
艾瑞網《2016年中國網路新媒體使用者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擁有近6.9億網友。每個月使用行動裝置(手機、平板)上網進行瀏覽的內容分類中,「瀏覽新聞資訊」的人數達到4.8億人。這其中60.8%的新媒體用戶,更將微博當作獲得新聞資訊的主要方式。
在海峽對岸,新聞媒體是在國家控制下的商業化運作;傳媒一方面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承擔黨和政府的宣傳任務、服務人民,另方面屬於企業化的管理,按市場規則運作。另根據「智聯招聘」2017年的資料顯示,大陸社群編輯的月薪在台幣30,000至50,000元之間,高出一般碩士畢業生台幣25,000元的平均月薪。
相對的,2016年「1111職業論壇」的《小編薪資大調查》顯示,台灣小編平均月薪為台幣29,000至33,000元,明顯低於大陸的小編;如此差異,和兩岸不同的與媒體商業模式有關。據《小編薪資大調查》了解,台灣有離職規劃或正準備離職的小編佔 52 %,而針對小編工作流動性高的原因,冒牌生說到:「小編是基層的工作,薪資最多台幣40,000元。能力又要多,要會拍照、下標題寫文章,流動率本來就高。」
點閱率成績效指標 兩岸小編壓力大
在中國大陸,以《新京報》微博內容編輯麼思齊為例,她研究所畢業後踏入媒體圈,迎來第一份工作,就是小編。「小編的工作,主要就是抓重點。」微博內容發佈限制140字以內,公司規定她,每天的主要任務就是運用140字解釋新聞重點,同時也會有單篇500次轉發量的壓力。
「要能培養流量思維,用戶思維。」麼思齊表示,緊跟潮流、瞭解第一手的新聞資訊、清楚並創造用戶想看的東西,都是小編很重要的技能,也是她喜歡這份工作的原因。另一方面,「我們(部門)是三班制的,除了負責即時新聞,工作時間可能不規律,其餘編輯每天固定8小時。」相對於線上記者,薪水穩定、時間應用靈活,是她選擇當小編的原因。
在台灣,電視、報章雜誌、獨立媒體等,紛紛增設臉書粉絲專頁,涵括新聞頁、寵物版、地方版、娛樂版,瞄準不同社群推播相關新聞,堪稱百花齊放。台灣多為商業媒體,廣告商投放廣告的依據就是點閱率,加上臉書粉絲專頁,已然成為數位讀者的新聞入口網站,小編肩負衝高點閱率的壓力頗大。
針對此現象,擁有74萬粉絲社群經營達人、現為風傳媒社群顧問的冒牌生(楊立澔)說:「小編的壓力,來自於發表文章後效果是不是好的。舊時媒體是先付費、後閱讀,現在是先閱讀、後覺得好才會接著做消費。」媒體的商業模式已經轉變。
另方面,以往是頭版比較重要,但在臉書每篇貼文都要當作頭條來看,自然就有點閱率的壓力。臉書會提供大數據的分析,小編如果有做好分類,就可以透過關鍵字去搜尋文章的點閱狀況。
台灣小編 18般武藝轉職出路多
新聞傳播科系出身的王亭云,學生時期曾在平面媒體、網路媒體當小編,主要工作以推播即時新聞、編寫國內外熱門議題為主。那段期間,她每天在辦公室作業8小時,搜尋資訊和編輯的能力備受肯定,進而為日後擔任地方記者的工作打下基礎。
但五年來,地方記者縮減,跑新聞不再單純採訪新聞,同時需要攝影、剪片、拉業務,還要經營媒體的地方版臉書粉絲專頁,隨時在粉專更新即時新聞、回應網友訊息。無論工作或休閒,新聞工作者與小編的界線越來越模糊。
「我們二十幾歲的記者,因為熟悉網路操作,又會拍照、剪片;很多人都轉投入廣告公司或企業公關。」王亭云如此說。由於她曾任社群編輯、地方記者的人生閱歷,前者是文案、社群經營的專業,後者則為與各行各業打交道的人脈累積。使28歲的她,面對新的工作:「在地文創旅店」的行銷公關、文創公司的創意長,都得心應手。
海峽兩岸的小編因為媒體環境不同,需要具備的能力也有差別:大陸注重內容編輯和即時新聞直播,台灣則要求多元能力的涉獵,除去編輯、拍攝、剪片、拉業務等。但不甘於小編工作的人,經營自媒體、擁有廣大粉絲因此更顯重要。冒牌生建議:「做小編要培養自己經營『自媒體』,像是粉絲團,網站上要自己定時發文、要有獨立觀點、培養寫作能力很重要。」小編工作並非止於低薪,或是看不到未來。在數位化時代,透過勤寫文案、累積與社群互動等經驗,再加上勤奮打拼,小編其實深具潛力、得有機會蛻變成全方位的公關行銷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