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林宥萱、楊智伃、劉羽恆、溫子萱、楊善宸、方品璇/採訪報導
回顧今年年初的世界棒球經典賽,桃猿 LAMIGO 拒絕接受棒協徵召;羽球球后戴資穎在亞錦賽拿下金牌時,卻穿著過大的賽服;而有光頭神舉之稱的排球好手黃培閎,更在去年宣布退出中華隊。體育界爭議接連發生,選手想為國爭光,卻得不到協會、政府支持,僅能用更具體的行動來喚起國人對體育環境的重視。
從去年奧運到現在,政府喊出體育改革已經超過半年,至今到底改變了什麼?長久以來台灣的體育環境對於運動員並不友善,讓許多想要延續自身體育夢想的選手望之怯步。政府補助的經費少,導致訓練的設施陳舊、培育教練的制度不完善,當選手出國比賽時,得名似乎是必須,但沒得名或是在比賽過程不幸受傷時,體育署的對策也令人心寒。
為了確保體育的獨立性,國際奧會規定「政治不能干預體育」,因此在台灣,體育項目的推廣、賽事舉辦,便由體育署撥款給該單項體育協會,再經由協會分配預算到各項支出。台灣體育發展至今,運動項目種類繁多,協會也成為與球員最直接相關的單位。前壁球國手黃暐婷表示,主要官方協會的人並不重視其運動項目的發展,也擺明出國只為了讓選手見世面,不重成績表現。單項協會是選手的主要支撐來源,如果缺乏共同的目標與理想,要拿下好成績實在難上加難。
從壁球看國手 出國比賽怪象多
「壁球」在國際上享有華爾街第一運動的美名,台灣推廣多年,但因為項目冷門、資源不足,真正成為職業選手的人數非常少。前壁球國手黃暐婷提到自己 15 歲時便選上國手,國手資歷長達五年以上,在期間也有不少出國比賽的經驗。黃暐婷表示,幾次的經驗累積,發現選手與協會的目標不一致,選手想要出國拿獎牌、協會卻忙著與他國長官交流。不僅選手要自己主動提出基本的視察比賽場地要求,也曾碰過選手要吃隔夜便當,或是在明日早上 8 時有賽程,卻在晚上 10 時被帶去和長官吃飯的經驗,而選手的比賽服裝不合身的情況也是一再發生。壁球國手陳聖凱也提到,每次出國比賽機票上的名字拼音都是錯的,不僅不尊重選手、也耽誤團隊時間,而且就算向協會反映,狀況還是不見改善。
黃暐婷進一步指出,台灣沒有良好的壁球師資,到左營訓練中心訓練時也是練基本體能,技術方面沒有指導教練,因此選手出國比賽時技不如人,選手的信心被消磨,出國比賽淪為選手與欣賞的球星拍照、交流的機會。黃暐婷認為體育可以宣傳台灣的軟實力,當林書豪旋風席捲美國、盧彥勳打進溫布敦八強時,「台灣」成為當時的關鍵熱搜字,她認為選手的價值不只獎牌,更多的是讓全世界認識台灣。她也發現,許多有實力的壁球選手積極提出要打職業賽的想法,或是已經獲得國手資格,卻被協會阻撓,有時選手願意自費出國比賽卻還是被拒絕。單項運動協會是選手必經之路,不論選手想考取教練資格、出國比賽,都需要通過協會,因此為長遠打算,很多選手也只能選擇默默接受諸多不合理的對待。
民國 105 年 5 月,由中華民國壁球協會所主辦的亞洲壁球團體錦標賽的總冠軍賽,於新北市新五泰運動中心舉行,這場比賽是黃暐婷結婚後,重新當上國手的賽事。這場賽事吸引了全台的壁球球迷前往觀賽,想要一睹球員風采。但當球迷們湧進賽場時,卻遭到現場工作人員的驅離,並且告知球迷球場前方的位置不得入座,導致大批的球迷只能坐在球場兩側或是無法入場,又或者只能到二樓觀賽台以轉播的方式觀賞球賽。這個事件的發生,讓當時在場的黃暐婷老公邱一珊感到無解,邱一珊表示,當時不只一位與會的球迷向主辦方反應,但主辦方沒有積極作為,在事後也沒有做出任何回應,而對於球迷來說補償再多,精彩的賽事也不可能再重來一次。
雖然壁球在台灣是冷門運動,但也還有如台灣第一位職業壁球選手黃政堯、以及陳聖凱等人在奮鬥,近年來也正通過基層教練的努力在國中、小學推廣,但當基層教練努力為台灣培養新選手時,現有的社會環境無法提供孩子前瞻性的未來,孩子被選拔成為國手後,在該項體育協會又會遇見更多的問題。面對現今台灣體壇的狀況,在亞洲錦標賽後邱一珊與黃暐婷在網路發起了向體育署陳情的連署,而陳聖凱也選擇加入體育改革協會,希望能透過自己的力量為台灣的體育環境以及年輕選手的未來,做出一點貢獻。
全民共同監督 成功之路指日可待
體育改革需要探討的面向多元,網壇一哥盧彥勳也曾經公開說明,協會如果變得更公開、透明,可以提升整體的體育環境。邱一珊說:「亞運或者奧運,其實都有國光獎金,錢進到協會後,沒有培養、訓練選手,反而還要低聲下氣的拜託協會,獎可不可以給我?」當體育署的補助款和獎金透過協會發放,在協會與球員權力不對等的情況下,容易產生糾紛。
運動協會改革的部分最為國人關心,過去往往因為單項協會運動選手缺乏代表,而在選訓、選教練的過程中缺乏對選手的關照;體育改革聯盟成立後,許多選手都勇敢相挺,希望能再次激起大眾的關心。壁球國手陳聖凱提到,我們應該要為了下一代的選手多做點什麼,如果是在做對的事情,就不需要害怕碰撞。
「我也是一路從青少年選手當到現在的教練,以前我們受委屈被欺負,因為缺乏管道,往往只能隱忍不言。」陳聖凱說,他投身體育改革,就是為了不讓下一代再遭受他們受過的苦。他呼籲大眾能一起響應體壇改革的活動,為台灣的體育發聲,不要讓惡劣的環境埋沒選手的努力。要讓台灣體育在國際間發光發熱,改革必須從基層開始,迫在眉睫。
改革在即 協會付出亦不容全盤否定
事實上,從壁球到網球、棒球、籃球、足球、撐竿跳、游泳等,都有各類情況發生,除了引發社會譁然,網路上也出現許多聲音檢討台灣體壇的弊病。而關於體育改革的方向涵蓋設立體育專法、公益法人化、會員更開放、利益迴避、五分之一選手做為理事的保障名額、以及財務公開透明等,期盼讓運動員無後顧之憂全力衝刺,同時讓協會的收支一目了然,符合國人的期待。
也有不少單項運動協會付出相當多的心血與努力。但不論如何,運動員跟各行各業一樣都需要有合理的保障以及社會的支持,協會成立的初衷是要幫助球員、培養新血,在「相忍為國」話術之外,應該有更多的溝通協調,若能建立共同的理想目標與高品質的培訓制度,營造更公開透明、有效合理的環境來鼓勵出賽,同時尊重球員、保障權益。對運動員而言,在實質的支持、夢想的追求、和國家榮耀的鼓勵之下,他們必定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