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孔祥智、李芮昕、林捷倫/台北報導
現在有愈來愈多大學生選擇在學期間,會選擇去找實習工作,世新大學生涯發展組組長王淑雲認為,大學生實習很重要。實習可以讓學生了解人情事故,將學校學習的理論和業界實習相結合,更加規範自己的時間管理,了解業界運作的方式。
時間管理為必要之能力
王淑雲也強調,學業是主,不能因為實習而耽誤了學業,畢竟理論知識的積累很重要;而實習則為輔,具備很好的時間管理能力者,可以將兩者平衡。但如果一個學生時間管理能力較差,建議還是先以學業為主,把地基打牢,同時學會時間管理,早日進入業界的工作狀態。
世新大學學生黃子恩在104人力銀行的實習專欄找到 ELLE的實習職缺。黃子恩表示,在 實習的過程中可以學到許多課內學不到的東西,如人際溝通,按時完成工作等。但學業和實習其實有點難以平衡,因為二者都很重要。黃子恩說,在學校,學生只要能按時完成老師的報告,不扯小組的後腿即可。課餘剩下的時間還有很多,可以實習或讀書,增長自己的人生閱歷。
實習和就業間需有延續性
世新大學新聞系教授彭懷恩認為,實習或工作應徵者給面試官的印象是很重要的。一般來說,面試官會先看書面資料,先對應徵者的背景有所了解,在面試的過程中,會比較注重應徵者給他的印象。會傾向於尋找比較積極、主動、勤奮、肯學習及配合度高的。而且學生如果要去找實習的話,要對自己專業上有所準備,對自己不足的地方,最好都能很誠實的講出來。
此外,彭懷恩還建議,實習和就業之間,要有一定的延續性。例如,如果將來想要進電視台,在電視台實習會比較好;想要做深度報導,可選擇雜誌社;想要從事視覺傳播方面的工作,建議去電視台或跟視覺傳播有關的公關公司,因為它們會拍短片、微電影等。
彭懷恩認為,實習最重要是能不能學到東西。現在實習通常分為短期和長期實習的,短期實習的可能是利用暑假,時間較短,學到的東西也很皮毛。可是長期的話,幾乎都是要整學期、甚至一年的實習,又可能淪為廉價勞工,這也是個問題。通常越大的公司,往往不會給你太重要的工作,越有可能成為廉價勞工,相反的比較小的公司反而可以學到東西,這裡面運氣成分也蠻大的。
大學生實習vs.新鮮人薪資
不少大學生選擇在學期間去實習,一是為了開闊自己的眼界,二來使履歷漂亮些,讓自己能在眾多大學生間脫穎而出,然而,一旦簡歷上有了實習經驗,畢業後的薪資真的會比平均大學新鮮人薪資來得高嗎?經濟學家王怡修表示,事實並不是如此,因為太多的大學生都會選擇實習,所以實習讓大學生在求職時的差異化越來越小,並沒有著實降低自身的可替代性,在廠商看來剛畢業的大學生都是同質性財貨。
「囚犯困境」是什麼?
單就大學生實習使大學生畢業作為新鮮人時的薪資無差異化的結論,王怡修認為可以用賽局理論中的「囚犯困境」來解釋。
囚犯困境(Prisoner’s Dilemma)是博弈論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個人最佳選擇並非團體最佳選擇。假設囚犯甲乙事先約定好彼此合作,堅不吐實,可為全體帶來最佳利益(縮短刑期),也就是圖中的甲乙都不認罪。但在無法溝通的情況下,就有四種情況:
若甲不認罪 乙不認罪,判一年;乙認罪,直接釋放。此時乙會選擇認罪。
若甲認罪 乙不認罪,判十年;乙認罪,判五年。此時乙會選擇認罪。
若乙不認罪 甲不認罪,判一年;甲認罪,直接釋放。此時甲會選擇認罪。
若乙認罪 甲不認罪,判十年;甲認罪,判五年。此時甲會選擇認罪。
所以,甲乙都會選擇認罪。雖然甲乙都不認罪是最優方案,但兩人都會以對自己最好的來選擇,所以就互相拆台,造成最終結果是甲乙都認罪。
從「囚犯困境」看大學生實習和未來薪資之關聯
囚犯困境中,是一個比爛的賽局。但現實生活當中,有實習一定比無實習來的好,就會出現下面這個賽局圖。
若甲不實習 乙不實習,乙薪資都為25k;乙實習,34k。此時乙會選擇實習。
若甲實習 乙不實習,20k;乙實習,27k。此時乙會選擇實習。
若乙不實習 甲不實習,25k;甲實習,34k。此時甲會選擇實習。
若乙實習 甲不實習,20k;甲實習,27k。此時甲會選擇實習。
所以,甲乙都會選擇實習。
假設甲乙大學生在剛上大學時都會選擇好好學習不實習,但是如同上面的囚犯困境一樣,它們會打破這個合作,而朝向對自己好的一面來選擇。因此學生甲乙最終都會選擇實習。將其推論到整個大學生群體,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會選擇實習,因此實習變得不再是一個薪資差異化的指標,實習過的大學生又變成了廠商眼裡的同質性財貨,因此可替代性上升,實習變得不再那麼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