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何冠嫻、鄒芳婷、林郁婷、呂紹禾/採訪報導
自防檢局於 2 月 6 日公佈,首度在花蓮一隻幼鴨身上,驗出「H5N6」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此後,台灣各地陸續也有「H5N6」的疫情傳出。此次爆發的禽流感病毒傳染給人的能力雖比「H7N9」低,但致死率卻非常高。在禽流感風波後,人民對食用雞肉仍有顧忌,因此家禽類市場價格下跌三成左右。
候鳥遷徙 禽流感病毒入侵台灣
「冬候鳥來的時候,它在路上得了感冒,然後變成嚴重的病,然後他會把這病傳染出來。」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同時兼任台北市野鳥學會理事劉新白說明,感冒的候鳥由於沒體力覓食,因此只能到養雞、養鴨場偷吃那些家禽的飼料,而那些雞、鴨、鵝便會透過唾液感染到候鳥的病菌,因此家禽便淺藏著病毒的危害。
「所有傳染到禽流感的國家都是陸地相連的國家。」劉新白再補充,台灣屬於海島型國家,禽流感來源極大的可能為候鳥的遷徙,以及從東南亞國家買回台灣販賣野放的野鳥。
禽流感存在已久 單靠防疫無法根除
禽流感不僅僅是人類近期才出現的重要病毒,早在數百年前便有蹤跡。台灣感染症醫學發言人李秉穎醫師表示,禽流感跟人類存在的歷史一樣久,是無法根除的。禽流感病毒有許多「H」(血球凝集素 Hemagglutinin)與「N」(神經氨酸酶 Neuraminidase)的組合,例如:「H5N6」、「H7N9」等,又因種類不同而對人類產生不同的影響。禽流感病原體在禽鳥類的糞便中相當穩定,候鳥遷徙又造成禽流感在不同的地區間傳播,因此無法只靠人類防疫而消除。
禁運禁宰 為有效防疫方法
因應禽流感疫情,政府整合專家學者意見實施「禁運禁宰」高強度防疫措施。由於病毒只會在活體繁殖,而在禁運禁宰期間,當家禽出現感染的情況時,可在接觸到其他地方或宰殺前予以撲殺,以防止染病情況擴散。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動物防疫組組長彭明興表示,若不考慮現實因素,此種防疫措施當然是實施時間越久可更有效達成防疫功效,但考慮現實產業問題,特別是業者接受程度,此次實施為期七天的休宰和禁止移動,在這段期間由政府提供相關配套措施補助禽場、屠宰場及運輸業者,而飼料成本也可依規定補償。
原始飼養方式 造成病毒傳播
「台灣飼養水禽和土雞飼養方式還非常原始,原始到無法防疫,尤其是水禽;而部分土雞則因產銷方式,導致要完全撲滅禽流感是非常困難的。」彭明興舉例,在台灣,鴨子屬於在開放式的環境中飼養的水禽,而有水也有飼料的環境促使其他禽鳥也會飛至養鴨場分食。當受到傳染的鴨子產生出糞便,而糞便中帶有病毒,當其他禽鳥沾染到糞便且離開前往至其他處時,病毒隨之傳播。不僅如此,養鴨場的飼料補充車也如同禽鳥進出養鴨場道理一樣,輪胎沾染糞便未清洗乾淨就前往另一養鴨場進行飼料補充,導致多了一種病毒傳播方式。
改善飼養家禽的環境 提高防疫功能
雖然政府表示禁運家禽的政策是最有效的防疫作法,但礙於台灣飼養環境因素,政府僅能盡量掌握可控制的因素並加以管制,仍有許多不可控制因素。
因此現階段以落實撲殺和主動檢測,來阻擋病毒的傳播,而政府未來長遠目標朝向改善飼養水禽及土雞的環境,以提升有效防疫的機會。
炸雞還能吃嗎?
在台灣,市面上速食業者販售的炸雞、國人愛吃的香雞排和鹽酥雞都是使用台灣飼養的白肉雞。在此次禁宰禁運的政策中唯獨白肉雞是不受限制的品種,除了因為飼養環境為室內或密閉式,以及固定周期的產銷方式,很少發生感染案例。政府長期監控抗體檢測結果呈陽性的反應機率很低,如 104 及 105 年皆為陰性。白肉雞在此次禽流感雖屬於風險較低的家禽種類,但在出場前應由特約獸醫師開立家禽健康證明書,以確保對疫情管控。
而讓許多家長擔心孩童在校食用的營養午餐和一般大規模的團膳中常見的菜色「棒棒腿」,則是由國外進口並非使用台灣本土的雞肉。從國外進口的雞肉,政府也會定期檢驗,並注意進口國家是否也有相關疫情。
選購雞肉有撇步 民眾安心吃
經防檢局檢查合格之畜禽產品的包裝上會貼有「防檢局屠宰衛生檢查合格」貼紙,消費者可憑貼紙安心選購。另外,市售洗選蛋均經二氧化氯消毒,能降低汙染風險,民眾可以優先選購。
台灣雖然沒有食用生雞肉的習慣,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民眾食用禽肉約烹煮至 70 ゚C以上,可以殺死細菌,使禽流感病毒不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