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黎海陽、程怡靜 /台北報導
結束住戶與商家之糾紛,師大夜市將轉型地方文創市集,重新出發,重視人創人文,新方式呈現商家,期望能解決現今人潮銳減、商家收入縮水等困境。
據師大龍泉商圈促進會理事長陳鴻益所述,現今師大夜市商家數量與約六、七年前達到的巔峰時期相比,從高達約700 家銳減至現今 400 多家左右。
當年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將土地分成住宅區和商業區,逼遷位於住宅區的商家,是商家遷離主因。除此之外,陳鴻益也指出,人潮變少後,商家收入隨之減少,但店租卻絲毫沒有下降的跡象。在這種入不敷出的情況下,商家根本待不住。他補充,今年師大夜市人潮跟往年相比減少了將近一半,商家的平均營業額也至少下滑了三成以上。
商家蔡先生則認為,商家逼遷與土地問題有關。以土管法分區,處理掉房租較貴的店面,房價就會下跌,接著就可購買並改建老舊房子,最後轉售賺取利益。
詢及師大夜市近年來的變化,蔡先生坦言,現今師大夜市的消費形態已改變,主要客戶從以前中產階級和消費力高的客群,變成“口袋”不深,購買慾不強的學生,商家營業額也因此下降。他也指出,在應對客流量減少的情況上,商家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的局面,為了吸引客戶,他們迫於無奈只好下調商品的價格,購入一些品質中等的商品薄利多銷,導致夜市裡缺乏優質商品。而遊客林先生則認為,現在師大夜市人潮減少,小吃店在慢慢消失,商家也零零散散,使其缺乏特色,沒有夜市的熱鬧氛圍,感覺像是在逛地下街。
詢及師大夜市未來的發展,陳鴻益透露,師大夜市將會轉型,以地方文創市集為出發點,注重人文原創,以固有在地師大特色為主,並以不同方式呈現原有的商家,最主要還是維護環境、衛生清潔、安寧和自律。可是,遊客許先生認為,以文創市集為發展中心,師大夜市等級提升,相對來說商品價位也會上升,因此購買商品的人還是會減少。他認為,民以食為天,師大夜市未來發展也應以飲食類為主。
對於師大夜市住戶與商家的糾紛,陳鴻益表示,歷經多年,糾紛均已解決,目前只有幾位住戶仍抱持著強硬的態度,其他住戶早已與商家達成共識。他補充,商家和住戶心態各不同,商家站在住戶立場想,互相有平衡點,以不影響住戶為原則,但完全不影響是不可能的。他指出,如今師大夜市的環境與交通已獲得改善,但需要時間維持,希望住戶能體會商家的努力和心意。但是,住戶張小姐則坦言,當年住戶反對主要因素——油煙和嘈雜問題至今依然存在,只要商家營業時間稍晚,仍會影響附近住戶的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