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促進學生家長及老師對語言治療的認識與了解,木柵國小輔導室在十六日舉行座談會,並邀請耕莘醫院語言治療師吳淑惠,介紹語言治療的基本概念及小朋友的語言發展。吳淑惠指出,良好的語言環境是孩子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許多家長會聘請外傭,或是託小孩子的爺爺奶奶來照顧,結果往往發現小孩子似乎都不太會講國語。此時若能在二到七歲這段語言學習尖峰期,安排小孩子在適當的語言環境裡生活,仍可排除日後學習母語的障礙。為促進學齡前兒童正常語言能力發展,家長可以每天撥出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陪幼兒讀故事書,或用圖卡、積木等輔助教具,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吳淑惠強調,幼兒教具的選擇,以安全、符合教學目標即可,例如十塊錢的撲克牌就能用來教導幼兒辨認數字、顏色,或培養分類、順序的邏輯能力;三到六歲也可用彩色筆培養深淺的概念。吳淑惠還表示,不論生理或心理因素,均可能造成兒童的語言異常,包括構音、節律、聲音及語言符號異常等。其中聲言異常包括由瘜肉等引起的聲音沙啞,小朋友經常性嘶喊,也可能產生這種情況。口腔癌也可能是聲音異常的主因,因此特別提醒家長,如果發現孩子聲音異常情形,最好及早就醫找出原因。 語言能力的發展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極為重要,一旦出現問題,會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學習成效等。而兒童早期的溝通能力是語言發展基礎,因此吳淑惠提醒家裡有幼兒的家長,不妨多注意家中小朋友在表達或溝通方面是否有異於一般小朋友的情況,避免日後產生語言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