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上認為,秋季是個乾燥的季節,此時針對體內及體外的保溼,顯得特別重要。耕莘醫院中醫科主任陳宇輝表示,久晴不雨的天氣,易出現身體發熱的「溫燥」和體內發冷的「涼燥」。溫燥使人出現咳嗽少痰,咽乾鼻燥,口渴頭痛,無汗發熱等症狀,而涼燥則會咳嗽痰稀,咽乾唇燥,鼻塞不通,畏寒頭痛。陳宇輝表示,當體內水分不易被留住,皮膚變得乾燥易發癢,大便乾硬便秘或小便不利,口水和組織液分泌不足,口乾舌燥時,建議隨時補充水分才是最好的保健方式。少吃油炸等刺激性食品和冰品,飲食均衡不偏廢,由內而外的調節,乾燥才不會讓你的膚質變差或體內廢物代謝不佳。除了減少肌膚曝曬在「秋老虎」的烈陽之下,食用芝麻、蜂蜜、核桃、梨、銀耳等食物,也能有效保濕滋潤,美化肌膚。秋季日夜溫差變化大,過敏症狀和傷風感冒也較其他季節明顯增加。氣管、鼻咽喉較脆弱和體質偏乾性者,耕莘醫院中醫科醫師黃慧君建議,可多攝取防燥滋陰的百合、白木耳、黑芝麻、水梨、柿子等食材。百合和白木耳能生津潤肺、黑芝麻有助於滑腸通便、柿子能滋養肺和胃、水梨清火且有降低血壓幫助消化之效,但偏寒性,體質較虛寒者不鼓勵食用。此外,耕莘醫院的養生茶品「玉芝地仙金髓丹」,成份包含西洋參、雲苓、甘菊、枸杞、大生地、麥冬、陳皮,也是潤膚保濕的最佳食材。日常飲食方面,陳宇輝建議少油、少鹽、少糖及忌吃太冰或太熱的食物,清淡的飲食習慣,是四季養生的必備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