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冠宏、葉修宏/ 台北報導
第三方支付法推動 業者搶先行動
第三方支付專法,全名「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規範電子支付、代理收付、款項轉移等業務以提供安全便利資金移轉,促進電子支付健全發展。立法院於民國 104 年 1 月通過第三方支付專法,金管會於同年 5 月施行並開放業者申請。
Pi 錢包、GOMAJI、街口支付等多個行動支付軟件陸續上路,註冊個人資料並綁定信用卡和付款密碼,藉由手機行動條碼感應店家機器,輕輕「嗶」一聲,即可完成付款,省去從皮包拿現金結帳和找零的麻煩,提升消費的便捷度。
蘋果公司 Apple Pay 也將於今年底在台上線,屆時將和現行的的中國支付寶、微信支付,成為國內行動支付業者的對手,掀起一波電子商務戰。
行動支付待推廣 現金結帳仍為大宗
台灣各家行動支付公司自去年第三方支付專法通過後,紛紛推出自己的服務項目,希望消費者能多使用行動支付,以更快速便利的方式完成付費,但目前民眾使用行動錢包的比率仍不高。世新大學口傳系學生陳玲華表示,目前到超商還是習慣使用現金,因為行動支付還不普及,如果身旁大部分的人都使用行動錢包,才會考慮使用。大家都常用的東西,應該是規畫的比較完善。
相較於歐美國家或中國大陸,台灣的行動支付仍處於起步階段,無論是在超商、餐館或咖啡廳,民眾多半以現金或實體信用卡、悠遊卡消費,使用行動支付的比例僅占少數。世新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陳育亮指出,台灣人相對比較保守,透過原有的信用卡或現金,也能達到消費的目的,就不會想要採取創新的行動支付方式。行動支付平台需要提供本來銀行沒有的服務,使買、賣家雙方感受到更方便、優惠,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使用。
世新大學財金系陸生劉力暢表示,目前台灣行動支付的宣傳力度,普及率都不高,自己可能還是持觀望態度。在大陸的話,使用行動支付的比率很高,店家基本上都有支付寶、微信或其他 App 的消費服務。
隨著智慧型手機、穿戴裝置愈來愈流行,行動支付搭配這些載具,將成為未來付款趨勢。而台灣的行動支付才剛上路,需要政府和企業投入更多心力擬定優惠配套方案,鼓勵民眾使用。目前距離行動支付在台普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