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魚鴞「嘿美」在上月底進入孵蛋狀態,為了讓「嘿美」和爸爸「愛洛」(見大圖,翻攝/江尚軒)能安心繁殖,台北市立動物園將民國104年成功繁殖的孩子「小豬」遷移到個人宿舍,展開獨立生活。
鳥類動物區區長謝欣怡表示,為了讓「嘿美」和「愛洛」能夠更順利繁殖,同時考量「小豬」已年滿一歲,也屆該離巢時間,幫「小豬」全身健康檢查後,目前已把牠移到室內欄舍,由於室內欄舍屬後場範圍,因此短時間內遊客暫時無法見到「小豬」。
對於「嘿美」和「愛洛」的繁殖狀況,謝欣怡也強調,黃魚鴞生性敏感,尤其在孵蛋(見圓圖,翻攝/江尚軒)初期,可能因為受到干擾而棄蛋,因此保育人員皆不敢輕易靠近,只能透過監視器觀察,就算只是進去打掃環境,爸爸「愛洛」也會飛到低層的棲架威嚇,甚至張開翅膀作勢撲擊保育員,平時「愛洛」也會將食物叼回巢箱獻給「嘿美」。對此,遊客李茹維表示,牠們一家的互動模式十分有趣,也希望牠們正在孵育的新生命能夠平安誕生。
黃魚鴞是台灣本土貓頭鷹中體型最大的一種,也是唯一棲息在溪流附近的貓頭鷹,以溪流附近原始林的大樹、大型蕨類及樹洞為繁殖、育幼場所,但隨著道路開發及自然環境的破壞,黃魚鴞的族群數量逐漸減少。
對此,謝欣怡提到,未來園內的黃魚鴞繁殖到一定數量時,會再透過環境觀察及專業人士評估進行野放,也會訓練將野放的黃魚鴞,確保未來能持續存活。
即便黃魚鴞的棲息地逐漸減少,但謝欣怡強調, 台北市立動物園秉持「保育」理念圈養,也會繼續透過計畫性繁殖,保障黃魚鴞不受滅絕危機,同時期許「小豬」和即將誕生的小生命能夠順利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