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貓空的寒舍茶坊,自民國79年開業至今,清幽的環境、優良的茶葉,聚集許多愛茶成痴的同好。老闆張福欽以有機方式栽種茶葉,多年來獲獎無數,尤其是鐵觀音茶,更是聲名遠播。
寒舍開業已26年,在張福欽兒時,主要是種植稻米、地瓜等自給自足的農業區,茶葉則是賣給茶庄。自前總統李登輝提振貓空茶產業的政策後,貓空的旅客逐漸增加,張福欽開始改以種植茶葉為主,轉為觀光茶坊發展。張福欽提到,茶葉屬經濟價值較高的農產業,近年來因食安風暴,民眾對進口茶葉有較多疑慮,本地茶反而吃香。
張福欽表示,茶產業於民國80年到90年為輝煌時期。張福欽是有機農,他說明,種植有機茶葉有一段過渡期,土壤需要時間休養、茶葉也常遭受蟲咬。有機茶作品質攀升後,張福欽是每年優良鐵觀音茶比賽的常勝軍,他提到,比賽是能一石二鳥的方式,除了提高知名度外,也是對茶作的肯定。
中國大陸遊客董翼菡於店內品茗,她提及,寒舍環境清幽,張福欽種植的鐵觀音是她遠從北京來的主因。
董翼菡在北京也開設「菡社」茶館,民國104年曾到此一遊,念念不忘的就是「寒舍」的茶。她品茗時還自備在台灣買的茶杯,董翼菡表示,茶、水、器都是台灣生產的,才能品出道地的台灣茶味。
張福欽指出,過去茶葉只做批發,與人的互動較少。現在轉型為觀光茶坊,「茶」成為與人溝通的橋梁,能夠和愛茶成痴的客人一同品茗、聊天,是目前開設茶坊最快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