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轉換引發流行性感冒,秋、冬季看診人數明顯增加,萬芳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劉奕認為,了解症狀和落實預防措施顯得格外重要,像是了解感冒的症狀與類型,以及養成出入公共場所配戴口罩等習慣。
流感病毒分為A、B和C型三種類型,劉奕說明,A型較嚴重;而B型感染者多為幼兒及年長者,也較容易引起併發重症,二種病毒將使患者產生明顯症狀與大規模的流行,甚至成為死亡病例。其中,所有已知A型病毒型類別中,H1N1、H2N2及H3N2曾造成大流行;目前所知B型病毒僅感染人類,造成的症狀及流行也較輕微;C型病毒則可感染人類或豬隻,但引起的症狀最為輕微、少見。
劉奕提及,流行性感冒為急性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常引起發燒、頭痛、肌肉痛、疲倦、流鼻涕、喉嚨痛與咳嗽等,潛伏期平均為二天,傳染期則因人而異,但通常二至七天內就會康復。每年流行時期,約有10%的受感染者有噁心、嘔吐及腹瀉等腸胃道症狀,伴隨呼吸道症狀而影響其病情。 疫情發生有周期性,以秋、冬季為主,高峰期為12月至隔年1、2月,3月後逐漸下降,應及早防治,避免感染後提高嚴重併發症或死亡的風險。預防方法為施打疫苗,目前國內流感疫苗主要針對A、B型流感,非活性疫苗保護效力約60%到90%之間。劉奕表示,流行性感冒的傳染方式為飛沫及接觸,前者須注意呼吸道禮節,進出公共場所皆須配戴口罩,後者則須勤洗手以防細菌與病毒停留導致感染。
由於年幼者免疫力較低,病毒不易排出,導致流行期小兒科診間患者增加,震杰小兒科醫師顏震杰表示,流行性感冒可能會讓全家人在短期內同時引發感染症狀。對此嚴震杰建議,應減少孩童到公共場所的次數,並教導洗手的方式,以預防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