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末假日,位於碧潭橋頭的香腸攤「原住民不滿足」總吸引大批排隊人潮。店內提供超過十種口味的大腸包小腸以及多樣化的餡料給民眾選擇。獨特的口感加上用料實在,讓許多人一試成主顧。
談到店名的發想,原住民不滿足店長陳婉玉提及,她常常會被誤認為是原住民,但其實只擁有一半的原住民血統。希望能用詼諧有趣的店名,吸引更多人的注目。她認為,香腸是不分年齡都喜愛,又非常大眾化的小吃。期盼將最具原住民代表性的食物加以改良,發揚台灣的傳統美食。
陳婉玉說,原住民香腸不同於傳統的香腸,採用五分瘦五分肥的比例,而是採用「七分瘦三分肥」的黃金比例充填,口感紮實且帶有一絲絲的花雕酒香。在烘烤時,會在香腸上劃上幾刀,將多餘的油脂逼出。不但能除去豬肉本身的腥臊味,讓香腸肥瘦的比例恰到好處,吃起來也不會過於肥膩,反而十分順口。
店內販售各種創新口味,包括日式芥末、日式照燒、黑胡椒、韓式泡菜等。其中十分受到客人歡迎的綜合口味,裡頭的餡料層次分明,有大蒜、蒜苗、香菜、酸菜、菜埔、小黃瓜、洋蔥、特製泡菜和玉米。以一份55元的價格來說,吃完後能有一定程度的飽足感。若是選擇的口味中有不喜歡的配料,都可以先行告知。
陳姓民眾認為,有別於其他店家賣的大腸包小腸,原住民不滿足的山豬肉香腸內餡的豬肉含汁,吃起來很彈牙,非常美味。趙姓民眾則說,以前他有些排斥吃香腸,因為不喜歡那種肥膩的口感。原住民不滿足的大腸包小腸,肉質紮實且外皮酥脆,會讓人想一吃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