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人神鼓的實力獲得國際一致認同,因此山上劇場也於民國97年被台北市文化局列為文化景觀,但由於保護區的規定,在維護和活化都面對各樣的困難,最終優人神鼓藝術總監劉若瑀考慮到保護山上劇場原始性,放棄已申請長達四年、能夠大規模整修的「文化景觀保存區」。
優人神鼓行銷企畫主任傅祺棠表示,山上劇場對於學員來說,是一個家、力量的來源,「可以比喻成是印度人眼中的恆河」。學員們在山上過著簡單的生活,在大自然環境的包圍之下,一切從簡,可以讓學員們沉澱下來,以此除掉不必要的紛擾,更重要的是能夠打開五官,看見真正的自己。優人表演藝術班學員江承哲表示,因為野外的環境,讓他們訓練變得更加具有挑戰性。
但傅祺棠提到,山上劇場自登錄為文化景觀後,使維護變得更加困難,因為在保護區的制度規定下,每次維護劇場內的設備都必須透過發文申請。最初在申請「文化景觀保存區」的原意,是因為山上劇場環境老舊,加上鼓具在露天環境下容易受潮,因此每次練習只能把它們搬運到山上,結束再搬到山下;成為保存區後希望能夠活化劇場,建設更完善的設備。
當申請快要成功時,劉若瑀與環保團體展開詳談,便選擇放棄長達四年的「文化景觀保存區」,她認為自然是台灣最後一道防線,希望藉這片土地與山林。
傅祺棠表示,現在最迫切的,是希望找到另外一個適合的新基地,讓優人神鼓依然秉持與自然的結合,因應地形蓋一個形式簡單,能夠排練、辦公的平房。另外,江承哲也提到,山上劇場無論對於學生、團員、觀眾來說,也是充滿感情、故事的,倘若要重新適應一個新的山上劇場,會很捨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