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宇伶、黃翊涵、陳玫蓉/採訪報導
林靖嵐舞蹈團致力於推廣聽障者的舞蹈藝術,創團至今已13年,團員們透過舞蹈重拾對生活的熱忱與自信。聽障人士的生活比聽人還辛苦許多,求學就業的路上也會遭遇許多困難,不過這群無聲世界的勇者,積極面對挑戰,向世人展現他們的堅毅精神。
舞團提供團員展現才能的舞台,團員黃筱萍原本在舞團擔任側拍,經林靖嵐邀請加入才正式學舞。鼓起勇氣踏入這塊全新的領域之後,讓她重獲自信,生活有了動力,也學會打扮自己。黃筱萍有感而發:「如果我沒加入舞團,可能現在只是工廠作業員,每天都好無聊。」黃筱萍表示,她希望藉由自身經歷告訴大家,不要自我設限,要勇敢嘗試,堅定走自己喜歡的路,即使他人都認為「你不可能做到」也不要受到影響。
談到聽覺障礙者在表演中會遇到的不便之處,團員鄭昆興回憶起某次舞團到高雄演出的經歷。當時他忘了帶表演用的扇子,只能急忙在網路上搜尋能租借道具的地方;當他到達後,卻發現老闆不在店內,而他因為聽覺障礙無法聽電話,只能請路人幫忙打電話詢問老闆。最後因為老闆不在,鄭昆興借不到扇子,團長林靖嵐只能急忙更改舞蹈動作,鄭昆興也在回程的車上抓緊時間練習。最後順利上台演出,成功度過這次表演危機。
突破聽覺障礙 舞團練習秘辛
隨著節拍、旋律的不同,音樂為舞蹈提供了節奏和情感的框架,讓舞者能夠舞出獨一無二的舞蹈,林靖嵐聽障舞蹈團作為一個由聽障舞者組成的團隊,即使有聽力障礙,他們也不曾放棄跳舞,發展出獨特的方式來感受音樂。
聽障舞者們在練習舞蹈時,會將音響放在地面,透過音樂低頻震動地板傳達節拍,舞者們就能藉由腳底板感受到節拍節奏變化。練舞時,舞者還會將動作錄影,回家觀看反覆練習,直到抓準節奏震動與動作間的關係,將音樂內化為自身的律動。
團員江銘耀分享,有次舞團表演時,場地的音響居然是設置在天花板上的,令團員們手足無措,後來經過溝通,場地方才將音響卸下來,移到地上,讓表演這才能順利進行。除此之外,若表演場地在室外,音樂也會因此散掉,舞者只能靠平時練舞的肌肉記憶完成表演。
聽力障礙舞者江銘耀的舞蹈之路
林靖嵐聽障舞蹈團員江銘耀,參加富邦第十一屆身心障礙才藝獎,榮獲表演類肢體組優等。江銘耀從小受到姐姐影響開始練舞,對舞蹈產生了興趣,也發現自己有些天分。尤其高二時林靖嵐到校演講,從此埋下了他與舞蹈團的緣分。剛升上大學時,江銘耀加入舞蹈社,卻因聽障使他練舞時聽不到音樂,練習進度跟不上其他同學。由於家中經濟不佳,無奈之下他為獲得獎學金,只好暫時放棄舞蹈,專注學業。
大二時,江銘耀靠獎學金和打工存款加入林靖嵐舞蹈團,他表示,一開始媽媽對他加入舞團非常擔心,認為跳舞無法賺錢,且怕他很快放棄,但是當媽媽看到他因為跳舞變得越來越有自信,並取得優異成績後,便逐漸放下心中成見,甚至會到場為兒子加油。江銘耀更表示說自己未來想成為一名舞蹈老師,也希望更多的聽障人士能夠加入舞團,與他們一起向外界展現生命中的各種可能。
克服聽力障礙 迎接職業的多元挑戰
林靖嵐聽障舞蹈團內許多舞者畢業於臺北市立啟聰學校,啟聰學校的學生由於與人溝通不易,加上缺乏社交互動的機會,畢業後大多從事文書工作;技術人員或是產線人員等職業。
在校期間,啟聰學校為了讓聽障學生未來就業順利,校內心理師以及輔導處,會透過職業興趣測驗,協助身障學生們探索適合的職業道路。他們因為自身的原因而受到職業規劃的限制,尤其是那些伴隨智能障礙的同學,可能更難到找工作。
啟聰學校會讓學生自行選擇工作興趣、時長和地點等進行評估,並根據這些因素為學生分配合適的工作。啟聰學校轉銜組長張淑媛指出,在實習期間,學生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學校會與職能治療師合作,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職務再設計。臺北市立啟聰學校職輔員賴淑櫻對此補充道,曾有單位在找實習生,不過因為聽障學生無法接聽電話,與單位溝通後,將接聽電話的工作分配給別的同事,其他像是去銀行寄信這類工作就交給聽障學生負責。
啟聰學校不僅提供職業輔導,還積極協助學生轉銜與各縣市的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中心,張淑媛表示,針對身心障礙學生,職業重建服務中心提供專門的就業服務,此中心的管理員會跟個案晤談後,再進行分配。這些資源整合不僅提升身障學生的就業能力,還能增強他們的信心。
啟聰學校會讓學生自行選擇工作興趣、時長和地點等進行評估,並根據這些因素為學生分配合適的工作。啟聰學校轉銜組長張淑媛指出,在實習期間,學生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學校會與職能治療師合作,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職務再設計。臺北市立啟聰學校職輔員賴淑櫻對此補充道,曾有單位在找實習生,不過因為聽障學生無法接聽電話,與單位溝通後,將接聽電話的工作分配給別的同事,其他像是去銀行寄信這類工作就交給聽障學生負責。
啟聰學校不僅提供職業輔導,還積極協助學生轉銜與各縣市的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中心,張淑媛表示,針對身心障礙學生,職業重建服務中心提供專門的就業服務,此中心的管理員會跟個案晤談後,再進行分配。這些資源整合不僅提升身障學生的就業能力,還能增強他們的信心。
打造聽障友善環境 故宮共融設計新篇章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院(下稱故宮)提供各種無障礙設施,讓所有民眾都能欣賞藝術之美,這種無障礙理念與林靖嵐聽障舞蹈團克服聽障帶來的表演限制、展現藝術不設限的觀念相同,兩者都是在建構一個更為友善和開放的藝術環境。
故宮綜合規畫處編纂王姿雯受訪時提到,故宮針對聽障人士設計了感應線圈系統,能過濾環境雜音,讓使用助聽器的民眾清晰聆聽解說。除此之外,故宮考慮到聽障人士可能會有聽不到廣播等問題,也正積極規劃將警示燈納入緊急逃生指引系統中。
王姿雯表示,聽障人士可憑身心障礙手冊,到語音導覽櫃台免費借用手語導覽機,導覽機裡的影片有手語演示、中文字幕及館藏文物圖片等內容,若民眾有大量租用手語導覽機的需求,或是聽障團體到故宮參觀前,還可以到官網預約,以利故宮安排專人導覽。另外故宮也能根據民眾需求,協助向社會局申請手語翻譯員或即時字幕聽打員。
此外,故宮每個月會辦理一場「聽聾共賞」手語導覽活動,此活動聽人與聽障人士都能參與,由志工口頭解說,專業手語翻譯員在一旁即時手譯。王姿雯表示,故宮推出「聽聾共賞」理念,是希望能透過此活動支持聾人文化,保障聾人群體使用文化資源的權利,並提升聽人對聾人文化的認識,從而實踐文化平等與社會共融的理念。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