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生活

糖尿病易引併發症 高齡患者照護要做足

記者 權貞穎、謝明晏/文山報導

「文山區的糖尿病患者為長者居多。」目前任職萬芳醫院一般內科的廖社工表示。根據衛福部健保署統計,台灣目前第一、二型糖尿病確診人數高達138萬人,相比十年前,大幅增加54%。隨著人口老化和生活型態、飲食方式的改變,導致高齡糖尿病友的數字不降反升。

img_3753
台灣糖尿病患者高齡現象日漸趨增。攝影/謝明晏

正常人在咀嚼澱粉類食物時,會將其轉化、分解為葡萄糖,提供身體所需的能量,而由胰臟製造的胰島素幫助葡萄糖進入細胞內。但若人體內機制無法正常使用、製造胰島素,以致葡萄糖進入細胞受阻,血液中的血糖濃度不斷升高,部分過高的血糖排入尿中,就易形成糖尿病;而國內外研究均顯示,隨年齡增長,空腹血糖、餐後血糖都有上升趨勢,這種高血糖傾向,以及全身代謝率的降低,亦或本身家族史的緣故,皆使老人成為糖尿病高危險群。

飲食控制是控制血糖的基本要素。攝影/權貞穎
市售的含糖飲料。攝影/謝明晏

控制不易 且併發症多

目前任職景興老人長期照顧中心的陽護理師表示,「曾遇過長輩因磨擦導致破皮,又不肯配合臥床休養,且不採納飲食控制,面臨傷口化膿,最後傷口感染,引發敗血症往生。還有,長輩待在家時,未按照醫師的醫囑與衛教師的衛教,飲食、傷口雙重照護不佳而截肢的案例;更有高齡病患血糖控制不理想,導致腎臟衰竭,得洗腎渡過下半輩子。」

這些案例經常出現在高齡糖尿病患者之中,因身體老化,造成行動不便,只要一跌倒受傷,傷口就不易癒合。若未細心照料糖尿病患者的傷口,或血糖控制不當,而加速血管堵塞的情況發生,都將損害身體各個部位,可能導致中風、心臟病、腎臟病、視網膜病變、足部壞死等併發症。陽護理師建議,發現傷口時,須立即就醫,經門診治療後,持續追蹤病情。

家屬須耐心陪伴 加強衛教觀念

img_5038
陽護理師講述糖尿病長者案例。攝影/權貞穎

廖社工表示,門診醫師透過長期和患者的互動,方能掌握患者的就醫狀況,若日後有相同病理的衛教活動,可直接告知病人此訊息。

img_3774
測量血糖的儀器。攝影/謝明晏

陽護理師表示,除了原罹患糖尿病的長者,也有失智,或帕金森氏症等病況發生,導致長者腦部萎縮。相對地,他們的思考模式、認知能力也會跟著改變。如果家屬對糖尿病症認知不夠,心理上會無法接受,而導致彼此產生磨擦。她也呼籲,家屬若多投入心力認識這項疾病,或重新認識老年患者,都將使雙方產生正面效果。